踝骨疼痛可通过中药外敷、推拿理筋、艾灸温通、针刺镇痛、功能锻炼等方法缓解。
寒湿型疼痛可用桂枝15g、威灵仙20g煎汤湿热敷;血瘀型适用红花油配合黄栀子粉调敷;急性肿胀期推荐大黄、芒硝等份研末醋调外敷。传统黑膏药如镇江膏药贴敷6-8小时,皮肤敏感者需垫纱布。
采用揉捏法松解腓肠肌,点按昆仑、太溪穴各1分钟;弹拨法处理跟腱粘连,配合摇踝关节6-8次。急性期禁止重手法,慢性劳损可配合姜汁推擦至皮肤微红。
选取解溪、丘墟穴隔姜灸15分钟,阳虚者加灸涌泉穴。雷火灸距离皮肤3cm回旋灸10分钟,注意防止烫伤。每周3次,配合红外线照射效果更佳。
毫针直刺悬钟穴1.5寸,行提插泻法;三阴交透刺复溜穴,留针20分钟。耳针取踝点、神门穴埋豆按压。严重疼痛可采用腕踝针疗法,选取下4区进针。
坐位勾脚尖训练每组15次,弹力带抗阻内翻练习每日2组。平衡垫站立从30秒逐步延长,后期可进行提踵训练。康复期避免跳跃动作,水中行走可减轻负重压力。
日常避免赤脚走硬地,选择足弓支撑鞋垫。食疗推荐杜仲猪蹄汤每周2次,田七粉冲服每日3g。冷敷适用于急性损伤48小时内,慢性疼痛可用粗盐热敷袋每日热熨20分钟。太极拳云手动作能增强踝关节稳定性,练习时注意重心转换。若出现持续肿胀或夜间静息痛,需排查痛风性关节炎或距骨坏死等病变。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