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疲劳可通过调整作息、中药调理、膳食改善、运动干预及穴位刺激缓解。
长期熬夜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气血耗损。建议固定就寝时间,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配合酸枣仁百合茶安神。午间小憩20分钟有助于恢复精力,过度补觉反而加重困倦。
气虚型疲劳可用黄芪15克泡水代茶饮;血虚者适合当归红枣汤;湿热体质推荐茯苓薏米粥。中成药如生脉饮适合气阴两虚,归脾丸针对思虑过度型疲劳,需辨证使用。
缺铁性贫血易引发疲劳,可多食猪肝、菠菜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山药小米粥健脾养胃,核桃黑芝麻糊补肾填精。避免高糖快餐导致血糖波动,加重倦怠感。
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可升发阳气,每日练习3遍。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提升心肺功能。过度运动反而耗气,微汗即止为佳。
按压足三里穴膝盖下3寸每天5分钟增强脾胃功能,艾灸关元穴脐下3寸每次15分钟补益元气。疲劳伴头痛可揉按太阳穴,配合风池穴刮痧效果更佳。
长期疲劳需排查甲减、糖尿病等病理因素。日常可食用西洋参石斛炖鸡汤滋阴补气,练习太极云手改善气血循环,睡前用艾叶泡脚促进睡眠。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连续工作超过2小时不休息,办公室人群每小时应起身活动3分钟。慢性疲劳持续一个月以上建议就医检查。
2022-02-28
2022-02-28
2022-02-28
2022-02-28
2022-02-28
2022-02-28
2022-02-28
2022-02-28
2022-02-28
20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