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分为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体力疲劳由身体活动过度引起,脑力疲劳则与长期用脑、精神压力相关。
体力疲劳多因肌肉持续收缩消耗能量,导致乳酸堆积和糖原耗竭。中医认为与气血不足、脾虚湿困有关。缓解方法包括艾灸足三里穴促进气血运行,推拿肩颈腰背放松肌肉,饮用黄芪红枣茶补益脾气。适度进行八段锦或太极拳可调和阴阳。
脑力疲劳源于长时间集中思考或情绪紧张,中医归因于心脾两虚或肝郁化火。针刺百会穴、神门穴可安神定志,药茶可选酸枣仁茯苓茶宁心安神,茉莉花茶疏肝解郁。每日闭目调息10分钟,配合鸣天鼓按摩法效果更佳。
慢性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加重疲劳感。中医辨证多属肝肾亏虚或阳气虚衰,需服用归脾丸补气血,右归丸温补肾阳。严重者可采用隔姜灸关元穴,或由医师开具十全大补汤加减方剂。
熬夜、噪音污染等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导致卫气不固。建议亥时21-23点前入睡,晨起拍打胆经升发阳气。办公室可放置薄荷或迷迭香精油提神,午间用牛角梳刮拭头皮促进循环。
综合调理需饮食运动结合,山药小米粥健脾胃,黑芝麻核桃糊补肾精。每周3次快走或五禽戏锻炼,睡前热水泡脚加艾叶活血。长期疲劳伴消瘦、低热需排查结核等消耗性疾病。
疲劳恢复需注重膳食搭配与作息规律,推荐西洋参乌鸡汤补充元气,配合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疏通经络。避免空腹饮用浓茶咖啡刺激神经,可改用刺五加茶调节皮质醇水平。办公室久坐者每小时做"摇头摆尾去心火"保健操,夜间睡眠保持卧室黑暗以促进褪黑素分泌,持续两周未见改善建议进行中医体质辨识。
2025-02-23
2025-02-23
2025-02-23
2025-02-23
2025-02-23
2025-02-23
2025-02-23
2025-02-23
2025-02-23
202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