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可通过温补脾肾、调整生活方式、中药调理、艾灸疗法及药膳食补等方法改善。
阳虚多因脾肾阳气不足,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中医主张以温补脾肾为根本,常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附子理中丸,三者均含附子、肉桂等温阳药材。日常可按摩关元穴、命门穴,配合艾条悬灸每穴10分钟,每周3次。
长期熬夜耗伤阳气,需保证亥时21-23点入睡。晨起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或太极拳"云手"动作,促进阳气升发。避免久坐冷水浴,冬季穿戴护腰护膝,室温维持在20-24℃为宜。
针对不同阳虚证型选用药材:肾阳虚用鹿茸粉0.5g冲服,脾阳虚选干姜红枣茶,心阳虚取桂枝甘草汤代茶饮。建议晨起空腹服用四逆汤加减方制附子6g先煎,干姜9g,炙甘草12g,连续14天为一疗程。
选取神阙穴、气海穴、足三里穴隔姜灸,每穴5壮。采用雷火灸条悬灸大椎穴至皮肤潮红,每周2次。三伏天施行督脉铺灸,沿脊柱铺蒜泥艾绒,每年连续3次可显著提升阳气。
当归生姜羊肉汤每周2次,羊肉300g配当归15g、生姜30g炖煮。韭菜炒虾仁选用鲜虾200g、韭菜150g快炒。冬季晨服核桃仁10颗配黄酒15ml,晚餐食用肉桂粥粳米100g加肉桂粉3g。
阳虚体质需长期养护,建议每日晒太阳30分钟避开正午,重点晒督脉区域。运动选择慢跑、五禽戏虎式等温和项目,避免大汗伤阳。饮食忌生冷瓜果,可常备桂圆肉、核桃当零食。症状严重者如出现水肿、心悸需及时就医,防止发展为阴阳两虚。药膳调理期间观察舌苔变化,若出现厚腻需暂停温补,先健脾祛湿。
2022-02-12
2022-02-11
2022-02-11
2022-02-11
2022-02-11
2022-02-11
2022-02-11
2022-02-11
2022-02-11
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