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健脾胃常用中药包括太子参、茯苓、山药,食疗可选用山楂麦芽水、莲子粥,推拿可配合捏脊疗法。
太子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体倦乏力。可将3-6克太子参与粳米煮粥,或配伍白术、茯苓煎服。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连续服用不宜超过2周。
茯苓利水渗湿兼能健脾,对小儿脾虚湿盛导致的腹泻、食欲差效果显著。常与山药、薏苡仁配伍,如四君子汤。推荐茯苓粉3克加入米糊,或10克茯苓块煮水代茶饮。服用期间需观察小便量,肾功能异常者需遵医嘱。
新鲜山药含淀粉酶、多酚氧化酶,能促进消化吸收。适用于脾虚泄泻、消化不良,可蒸食或煮粥。干品常用量6-12克,配伍芡实、莲子效果更佳。注意大便干燥者应减少用量,过敏体质儿童首次食用需少量尝试。
山楂麦芽水取山楂5克、炒麦芽10克煮水,消食化积效果显著。莲子粥用去芯莲子15克、粳米50克慢炖,适合长期调养。焦三仙山楂、神曲、麦芽各6克煎服可改善积食腹胀。食疗需持续1-2个月,配合规律进食习惯。
捏脊疗法每日早晚各一次,从尾椎沿脊柱向上提捏至大椎穴,改善脾胃功能。摩腹以掌心顺时针按摩腹部5分钟,配合补脾经拇指桡侧缘推拿。艾灸中脘、足三里穴每周2-3次,每穴3-5分钟,注意防烫伤。
日常护理需注意三餐定时定量,避免生冷油腻食物。推荐南瓜、小米、胡萝卜等黄色食物,配合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睡眠充足有助于脾胃修复,学龄儿童应保证9小时睡眠。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消瘦、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中药使用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同体质需个性化调整配伍。
2021-12-09
2021-12-09
2021-12-09
2021-12-09
2021-12-09
2021-12-09
2021-12-09
2021-12-09
2021-12-09
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