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盗汗可选用滋阴降火类中药调理,常见药物包括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当归六黄汤,需辨证使用。
肾阴不足导致虚火内扰是盗汗主因,表现为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知柏地黄丸为基础方剂,含知母、黄柏清虚热,熟地黄滋肾阴。症状较重者可加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煎服,或选用大补阴丸。
久病体弱或产后气血耗伤所致,常伴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归脾汤加减效果显著,主要含黄芪30克、白术15克补气,龙眼肉10克、酸枣仁12克养血安神。中成药可选人参养荣丸,配合阿胶蒸服效果更佳。
长期饮酒或肥甘厚味导致湿热郁蒸,多见口苦黏腻、汗液发黄。龙胆泻肝汤可清肝胆湿热,含龙胆草6克、栀子10克。症状较轻者可用茵陈15克、薏苡仁30克煮水代茶饮,中成药推荐二妙丸。
表虚不固引起的盗汗常见于反复感冒人群,桂枝汤调和营卫效果良好,含桂枝9克、白芍9克。自汗明显加黄芪20克、防风10克,夜间易惊者配合龙骨30克先煎。玉屏风散亦可作为日常调理。
结核病、甲亢等疾病引发的盗汗需原发病治疗。结核病用百合固金汤加减,含百合15克、生地12克;甲亢患者可用夏枯草15克、玄参10克配合西药。更年期综合征所致者可选坤宝丸或二至丸。
盗汗患者日常宜食银耳莲子羹、黑豆浮小麦汤等滋阴食材,忌辛辣燥热之物。适度练习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睡前可用五味子10克泡脚。长期夜间汗出湿衣或伴随消瘦发热时,需及时排查结核、肿瘤等器质性疾病。体质调理需坚持2-3个月周期,服药期间观察舌苔变化,若出现口舌生疮等上火症状应调整方剂。
2021-09-23
2021-09-23
2021-09-23
2021-09-23
2021-09-23
2021-09-23
2021-09-23
2021-09-23
2021-09-23
202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