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背上的黄色物质是虾黄,主要由虾的消化腺和性腺组成,可食用但需注意来源和处理方式。
虾黄包含虾的肝胰腺和生殖腺,富含蛋白质、卵磷脂及微量元素。野生虾黄可能积累重金属,养殖虾相对安全。处理时需去除黑色肠线,高温烹煮可杀菌。
虾黄含DHA、EPA等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脑部健康。胆固醇含量较高,高血脂人群应限量。建议搭配姜醋食用,中和寒性并促进消化。
新鲜虾黄呈橙红色,无异味。发黑、发绿或散发氨味的虾黄可能变质。冰鲜虾需观察是否反复解冻,活虾现取现烹最安全。
海虾建议盐水浸泡1小时排出杂质,河虾需彻底刷洗腹部。醉虾等生食做法需使用无菌养殖虾,孕妇儿童应避免生食。
虾黄性温味甘,归肾经,阳虚体质适宜。湿热体质多食易引发疮疡,可搭配菊花茶或绿豆汤平衡热性。过敏体质者首次尝试需少量测试。
日常食用建议选择清蒸或白灼方式,保留营养且低脂。搭配芦笋、西芹等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可促进代谢。脾胃虚寒者佐以紫苏叶、陈皮同烹。每周摄入不超过200克,避免与大量维生素C同服。运动后补充虾黄蛋白质可加速肌肉修复,但痛风发作期应禁食。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