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与寒湿可以并存,表现为寒热错杂证,需通过辨证施治调理体质。
先天脾肾阳虚者易生内寒,若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过食肥甘厚味,寒湿未除又叠加湿热,形成寒湿与湿热并存状态。治疗需温阳化湿与清热利湿并用,方选附子理中丸合三仁汤加减,针灸可取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
久居潮湿阴冷环境导致寒湿困脾,复因夏季暑热或嗜食辛辣,湿热蕴结中焦。表现为舌苔黄腻而舌质淡胖。可用藿香正气散配合六一散,外治法采用艾灸神阙穴与刮痧膀胱经交替进行。
长期冷饮伤阳生寒湿,同时高脂高糖饮食酿生湿热。症状多见脘腹冷痛伴口苦黏腻。推荐薏苡仁山药粥健脾化湿,配合菊花决明子茶清热,避免生冷与油腻同食。
慢性寒湿证患者滥用苦寒药物,损伤阳气后湿热乘虚而入。常见关节冷痛肿胀伴局部皮肤灼热。宜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外敷吴茱萸粉调和蜂蜜温经通络。
需遵循"寒热平调"原则,温化不助热,清热不伤阳。推荐半夏泻心汤类方剂,配合拔罐走罐法疏通经络。药膳可选茯苓白术炖老鸭,佐以赤小豆薏米汤利湿。
日常需注意保暖避湿同时保持环境通风干燥,饮食选择平性食材如南瓜、鲫鱼等,适度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促进气机升降。寒热错杂证患者应定期舌诊脉诊监测体质变化,避免自行服用大热大寒之品。湿热偏重时可用玉米须、车前草代茶饮,寒湿明显时以生姜红枣茶温中,两者并存期间建议晨起空腹服用五行健脾粉莲子、芡实、山药、茯苓、薏苡仁培补脾胃根本。
2021-08-20
2021-08-20
2021-08-20
2021-08-20
2021-08-20
2021-08-20
2021-08-20
2021-08-20
2021-08-20
202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