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脚踝疼痛可能由骨质疏松、关节炎、外伤后遗症、气血不足、经络淤堵等原因引起。
随着年龄增长,钙质流失加速导致骨密度下降,踝关节承重部位易出现隐痛。中医主张补肾壮骨,可服用骨碎补、续断等药材配伍的方剂,配合艾灸肾俞、足三里等穴位。日常可食用黑芝麻核桃粥,避免久站减轻负荷。
退行性骨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可引发踝部肿痛。风寒湿邪侵袭关节是中医主要病机,建议采用雷公藤、羌活等祛风湿中药熏洗,结合火罐疗法拔除湿毒。疼痛发作时可短期使用威灵仙酒外涂。
年轻时扭伤未彻底修复,年老后形成慢性筋伤。推拿按摩配合红花油可松解粘连组织,针刺阳陵泉、悬钟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夜间佩戴护踝固定,练习太极云手改善关节灵活性。
脾胃功能衰退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关节失养而痛。当归黄芪炖鸡汤食疗补益气血,常按三阴交、血海穴。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能改善下肢循环。
长期劳损或受寒导致足少阳胆经淤堵,表现为外踝刺痛。刮痧从丘墟穴向足临泣方向疏导,药茶选用鸡血藤、桑枝各10克煎水代饮。睡前可用姜水泡脚至微微发汗。
建议每日摄入500ml牛奶或等量乳制品补充钙质,适量食用牛筋、猪蹄等富含胶原蛋白食物。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避免爬楼梯等伤踝动作。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排除痛风、感染等病症。晨起可做脚踝顺时针画圈活动50次,促进滑液分泌。
2021-05-19
2021-05-19
2021-05-19
2021-05-19
2021-05-19
2021-05-19
2021-05-19
2021-05-19
2021-05-19
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