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豌豆表现为颜色发黄发黑、表面黏滑、散发酸腐味或霉味,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需立即丢弃。
新鲜豌豆呈鲜绿色或嫩黄色,变质后颜色逐渐发黄、发褐甚至发黑。豌豆表皮可能出现暗沉斑点或整体变色,内部豆粒颜色浑浊。发现颜色异常时,可将豌豆浸泡于清水中,变质豌豆会渗出有色物质导致水变色。此类豌豆可能已滋生霉菌,不可食用。
正常豌豆颗粒饱满坚硬,变质后因水分流失或细菌分解会变软发黏。轻捏时新鲜豌豆有弹性,变质豌豆则易碎裂或渗出汁液。若豌豆表面形成黏液膜或拉丝状物质,说明蛋白质已被微生物分解,可能含有致病菌,需用塑料袋密封后丢弃。
新鲜豌豆带有青草清香,变质后产生酸败味、腐臭味或霉味。密封包装的豌豆若开袋后闻到刺鼻异味,即使外观正常也应废弃。部分霉变豌豆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高温烹饪也无法破坏,误食可能损伤肝脏。
未去壳豌豆在常温下2-3天可能变质,去壳豌豆冷藏超过5天易腐败。冷冻豌豆若反复解冻会出现冰晶刺破细胞壁,加速变质。储存时注意豌豆是否结块、长白毛或出现黑色菌斑,这些均为霉变征兆。
发现变质豌豆需立即装入密闭容器丢弃,避免污染其他食物。接触变质豌豆的容器需用沸水烫洗,案板刀具可用白醋消毒。误食少量变质豌豆可饮用淡盐水催吐,出现腹痛腹泻需就医。
日常储存鲜豌豆建议焯水后冷冻保存,烹饪前检查是否有异味。搭配胡萝卜、玉米等食材时需分别确认新鲜度,避免交叉污染。选择豌豆时优先挑选豆荚饱满、颜色均匀的品种,去壳后尽快食用。脾胃虚弱者建议将豌豆煮至软烂,消化不良时可搭配陈皮、山楂助消化。春季食用新鲜豌豆有助于疏肝理气,但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100克。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