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厘米的鲫鱼苗以浮游生物、人工饲料和植物碎屑为主食,投喂需注意颗粒大小与营养均衡。
鲫鱼苗在自然水域中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等浮游生物,这类食物富含蛋白质且易消化。养殖时可培育绿水或使用冷冻红虫,投喂前需过滤去除杂质,每日分3~4次少量投喂,避免残留污染水质。
选择粒径0.5~1毫米的破碎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40%。推荐使用鳗鱼粉、豆粕为主料的膨化饲料,投喂前浸泡软化。每日投喂量占鱼体重3%~5%,观察摄食情况调整,剩余饲料及时清理。
可补充螺旋藻粉、嫩藻类或煮熟的菠菜泥,提供维生素和纤维素。需将植物原料研磨成糊状,与饲料混合投喂,每周2~3次,比例不超过总食量的20%,防止消化不良。
自行培育丰年虫或水蚤可增强鱼苗活力。使用5‰盐水孵化丰年虫卵,24小时后收集无节幼体投喂;水蚤需在阳光充足的容器中培养,投喂前用清水冲洗,避免带入病原体。
定期添加乳酸菌或水产多维至饲料中,增强免疫力。每公斤饲料混合2克益生菌或5毫升复合维生素溶液,连续使用3天后停用1周,循环操作可预防肠炎。
养殖过程中需保持水温20~28℃,每周换水1/3并曝气增氧。饲料搭配应动物性与植物性饵料按7:3比例混合,早晚各投喂1次,午间补充浮游生物。观察鱼苗粪便呈短条状为佳,若出现白便需停食1天并泼洒EM菌调节。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避免阳光直射导致藻类爆发。鱼苗长至5厘米后可逐步转喂颗粒饲料,过渡期不少于7天。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