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经期疼痛需结合保暖、穴位按摩、中药调理、适度运动和饮食调节。
经期受寒易导致气血凝滞引发疼痛,可用热水袋或暖宝宝敷于下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避免烫伤。中医认为“温则通”,每日热敷30分钟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冬季可佩戴艾草暖宫腰带,含艾叶、干姜等发热药材,持续6-8小时发热。
按压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关元脐下3寸等穴位可调和冲任二脉。拇指垂直按压三阴交,以酸胀感为度,每次3分钟。艾灸气海穴脐下1.5寸效果更佳,距皮肤3-5cm悬灸10分钟,皮肤微红即止。痛经严重者可配合耳穴贴压,取子宫、内分泌等耳穴贴王不留行籽。
气滞血瘀型可用玫瑰花5g、月季花3g、红糖15g沸水冲泡;寒凝血瘀型适合干姜3片、红枣5枚、肉桂2g煎煮10分钟。中成药如元胡止痛片含延胡索、白芷,经前3天开始服用;少腹逐瘀颗粒含当归、川芎,适合血块多者。需连续调理3个月经周期。
经期第2-3天可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每日3组每组8次。瑜伽猫牛式能放松腰骶肌肉,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佳。避免游泳、深蹲等剧烈运动,推荐每天散步30分钟,步频控制在100步/分钟。
多摄入含镁食物如黑巧克力每日30g、香蕉1根/日缓解肌肉痉挛。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200g、当归10g、生姜15g炖煮2小时,每周1次。忌食冰淇淋、冷饮等生冷食物,减少咖啡因摄入。
经期保持充足睡眠,睡前用40℃艾叶水泡脚15分钟。长期痛经者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需就医。日常可练习回春功导引术,配合饮用藏红花3根/日泡水,建立月经周期档案记录疼痛程度与持续时间。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