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饱腹感打嗝多由饮食过量、胃气上逆、脾胃虚弱、肝胃不和或食管反流引起。
短时间内摄入过多食物会导致胃部扩张压迫膈肌,刺激胃内气体上涌。中医称为“食积”,胃失和降引发嗳气。建议每餐七分饱,进食时细嚼慢咽。可按摩中脘穴或饮用山楂麦芽茶消食导滞,症状持续可服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中成药。
胃气本应下行却反逆上行,多因寒邪犯胃或情志不畅导致。表现为嗳气频作、声音响亮。艾灸足三里穴配合按压内关穴可降逆和胃,中药选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日常避免生冷食物,饭后半小时可缓慢散步助消化。
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阳气,运化无力致食物滞留产气。常见于体弱人群,伴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四君子汤、香砂六君丸能健脾益气,食疗可用山药莲子粥。餐后热敷腹部,避免立即平卧。
情志抑郁导致肝气横逆犯胃,出现嗳气吞酸、胸胁胀痛。玫瑰花代茶饮疏肝解郁,中药选柴胡疏肝散。推拿期门穴、太冲穴,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边吃饭边处理事务。
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引发反射性嗳气,常见烧心感。中医属“吐酸”范畴,黄连温胆汤可清热和胃。睡眠时垫高枕头,忌食辛辣甜腻。严重者需胃镜检查排除食管裂孔疝等器质病变。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豆类、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餐后适量活动如太极拳“云手”式促进胃肠蠕动。长期反复发作需排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合并体重下降、呕血等预警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可饮用陈皮生姜茶温胃散寒,配合摩腹疗法:掌心顺时针按摩腹部36次,逆时针24次,早晚各一组。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