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中药通常可煎煮2-3次,具体次数需根据药材性质、质地和医嘱调整。
解表类药材如麻黄、桂枝等挥发性成分多,煎煮1-2次即可;滋补类药材如人参、熟地黄质地厚重,可煎煮3次。矿物类药材需先煎30分钟,与其他药材混合后重复煎煮2次。花叶类药材煎煮时间短,重复煎煮易损失有效成分。
传统三煎法要求首次煎煮30分钟,第二次40分钟,第三次50分钟。现代简化法多采用两煎制,头煎煮沸后文火30分钟,二煎加水量减少1/3,煎煮40分钟。特殊药材如附子需久煎去毒,可单独煎煮3次后再合并药液。
砂锅导热均匀适合多次煎煮,每次煎煮后需及时清洗避免药渣碳化。不锈钢锅传热快,第二煎需减少20%水量。自动煎药机多设定为两煎模式,压力渗透可使有效成分更充分析出。
观察药液颜色变化,第三次煎煮后若药液淡如茶色则停止使用。滋补类药材煎煮后质地仍柔软可继续利用,质地酥松如腐渣应弃用。贵重药材如虫草、西洋参可单独煎煮4-5次。
后下药材如薄荷、豆蔻应在最后一煎结束前5分钟加入。胶类药材如阿胶需烊化兑入,不参与重复煎煮。粉末状药材用纱布包煎,仅限头煎使用。
煎煮过程中宜用软水避免矿物质沉淀,头煎药液早晨空腹服用效果最佳。药渣可晒干后制作药枕辅助治疗,杜仲、桑枝等药渣煮沸后可用于足浴。日常服用中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适当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导引术可增强药效吸收。体质虚弱者煎煮次数可适当增加,但总服用量需遵医嘱控制。
2025-01-30
2025-01-30
2025-01-30
2025-01-30
2025-01-30
2025-01-30
2025-01-30
2025-01-30
2025-01-30
202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