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可通过中药辅助治疗缓解症状,但需配合规范抗结核药物,中药主要发挥调节免疫、减轻副作用的作用。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中药通过补气养阴、清热解毒改善体质。黄芪、党参等补益类药材可增强巨噬细胞活性,百部、白及等止咳止血中药能缓解咯血症状。中药需辨证使用,肺阴虚型用百合固金汤,肺脾气虚型用六君子汤加减。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化疗方案,疗程至少6个月。中药不能替代杀菌药物,但可减轻肝损伤,如五味子制剂降低转氨酶,黄精减少胃肠道反应。
月华丸滋阴润肺,含生地、熟地、天冬等,适合潮热盗汗症状。清骨散清虚热,含银柴胡、胡黄连,针对长期低热。保真汤补益脾肺,含人参、白术,改善乏力纳差。
盗汗严重可用浮小麦、麻黄根煎服;咳嗽剧烈加杏仁、枇杷叶;胸痛配延胡索、郁金。外治法包括穴位贴敷肺俞穴,艾灸足三里提升正气。
需定期复查胸部CT和痰菌检测,出现视力模糊等乙胺丁醇副作用时及时调整用药。避免单用中药延误治疗,耐药结核病需采用二线药物。
结核病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80-100克,多食百合、银耳等润肺食材。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柔缓运动,避免剧烈活动耗气。保持居室通风干燥,痰液需消毒处理,密切接触者需筛查。治疗期间禁烟酒,慎用辛辣燥热食物,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正气恢复。
2025-02-01
2025-02-01
2025-02-01
2025-02-01
2025-02-01
2025-02-01
2025-02-01
2025-02-01
2025-02-01
202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