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上拔罐常用部位包括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关元穴、气海穴等穴位,可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气血循环。
位于脐上4寸,属任脉穴位。拔罐可缓解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对脾胃虚寒型腹泻有辅助调理作用。操作时需避开剑突,采用闪火法留罐5-10分钟,皮肤敏感者应缩短时间。
即肚脐中央,为先天精气汇聚之处。拔罐能调节脏腑功能,改善宫寒痛经、慢性腹泻等问题。此处皮肤薄嫩,建议使用抽气式罐具,负压控制在-0.03MPa以内,避免造成皮肤损伤。
脐旁2寸对称穴位,属足阳明胃经。针对肠鸣腹胀、便秘等肠道问题效果显著。拔罐时可配合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但急性肠炎发作期禁用。
脐下3寸处,为培元固本要穴。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女性月经不调亦可选用。建议采用走罐法沿任脉上下推动,增强温补效果。
脐下1.5寸,主治气虚乏力、脏器下垂。拔罐能升提阳气,改善久泻脱肛症状。体质虚弱者宜用温罐法,罐体预热至40℃左右效果更佳。
腹部拔罐后需注意防风保暖,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可饮用生姜红枣茶促进气血运行,配合顺时针揉腹增强疗效。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疡者、孕妇脐周区域禁止拔罐。建议每周操作不超过2次,连续4周后需间隔1周再继续。若出现水泡需及时消毒处理,伴有持续腹痛或便血应立即就医。
2022-04-25
2022-04-25
2022-04-25
2022-04-25
2022-04-25
2022-04-25
2022-04-25
2022-04-25
2022-04-25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