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打破的平静
一年前,薇薇(化名)还是一个快乐的初中生,那个时候刚小升初,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她喜欢在课间和同学们追逐打闹,和家里人说着学校发生的趣事。
初二的时候,一切都变了。最先发现异常的是班主任,那个总爱举手发言的同学现在整节课都低着头;曾经工整的作业本上,字迹变得歪歪扭扭;更让她担心的是,薇薇开始沉默寡言,不爱说话。
当老师把情况告诉家长时,这位母亲才惊觉,原来女儿的“安静懂事”背后藏着这么多问题。升学的压力以及初中的学业繁重,薇薇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
寻找希望的转折
妈妈带薇薇跑遍了老家各大医院,也治疗过一段时期。但是却没什么改变,药物的副作用也开始显现。薇薇开始有轻生的念头,焦躁不安,更是不爱去学校。不仅不说话,还偷偷哭泣。
“一定要找个专业心理咨询的医院,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孩子会越来越严重的。”家长从别人口中打听到上海附一儿科,权启茹主任接诊了这位病人。
随着详细的问诊,薇薇开始打开心扉。权主任对家长说:“孩子不是任性,她是真的生病了。”经过详细评估,薇薇被诊断为青少年情绪障碍。
权主任解释说:“就像电脑系统出了bug,不是重启就能好的,需要专业人员来修复。这个年纪很容易有情绪障碍,生理变化的发育期,学业压力紧张期。”
为了给薇薇提供全面、系统、有效的诊疗服务,权主任将科学诊疗、家庭配合干预、系统化康复训练三者有机结合。
从沉默到开口说话
经过一个月的康复训练,薇薇会开口说话了。现在的她依然会紧张,但学会了用“呼吸泡泡”(呼吸训练:吸气4秒,屏住4秒,呼气6秒,缓解紧张。)来平复心情。最让全家惊喜的是,她愿意去学校了,也开始重新接触同学,适应环境。
薇薇的妈妈非常感激:“谢谢您用专业的方法帮助孩子找回自信和快乐,更教会了我们如何真正‘听见’孩子的心声,原来最好的药是理解与耐心。”
其实,心理情绪障碍不仅需要专业的干预,家庭氛围也很重要。这些情况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家长一定要警惕:
父母冲突:即使不当着孩子面争吵,敏感的孩子仍能感知紧张氛围,可能引发焦虑。
过度控制:过分严厉或高要求的教养方式,易导致孩子自卑或逆反心理。
忽视情感需求:长期否定孩子的情绪(如“这有什么好哭的”),会让孩子压抑真实感受。
缺乏陪伴: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如游戏、谈心)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附一简介
上海附一儿科是一家以儿科为主,聚焦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及行为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方向)的示范型专业机构。拥有完整“筛查-测评-干预-康复训练-社会融入”的专业团队,以台湾康复理念为基础,结合传统中西医优势开展多学科联合干预,运用七位一体综合诊疗体系为患儿提供科学、前沿、全面、优质诊疗服务。
我们秉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大爱精神,肩负起华东地区儿童康复事业的重任。我们遵循国际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结合国际医院管理经验和医疗资源,倡导“致力儿童健康,树立儿科典范”的服务理念,为每一位儿童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提供适合的治疗和更优质的服务,为提升中国儿童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作出贡献。
2022-05-02
2022-05-02
2022-05-02
2022-05-02
2022-05-02
2022-05-01
2022-05-01
2022-05-01
2022-05-01
202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