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疼痛可能由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瘤、气血不足等原因引起。
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导致子宫收缩异常,多发于青春期女性。中医认为与寒凝血瘀有关,表现为下腹坠胀、绞痛,可伴随腰酸乏力。日常可用艾叶泡脚或热敷小腹缓解症状,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元胡止痛片等药物。
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引发炎症反应,属于病理性痛经。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常放射至腰骶部,经期后仍可能持续。可能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中医常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
细菌感染导致盆腔充血水肿,疼痛多从经前开始并伴随发热。湿热瘀结是主要病机,可见带下量多色黄。急性期需抗生素治疗,慢性阶段可配合中药灌肠或红藤败酱散等清热利湿方剂。
肌瘤压迫宫腔或黏膜下肌瘤坏死时引发绞痛,经量增多且夹血块。中医归为癥瘕范畴,与肝郁气滞、痰瘀互结相关。直径超过5厘米的肌瘤需考虑手术,较小肌瘤可用桂枝茯苓丸调理。
体质虚弱者经期失血后胞脉失养,疼痛呈隐痛伴头晕心悸。常见于节食减肥或久病人群,舌淡脉细是典型体征。建议经前一周开始服用八珍汤,配合食用红枣枸杞粥等药膳改善气血。
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适量饮用姜枣红糖水温经散寒。保持适度运动如经期瑜伽促进血液循环,忌食生冷辛辣食物。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非经期出血,建议及时进行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日常可按摩三阴交、关元等穴位调理冲任二脉,长期痛经者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艾灸或中药周期调理。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