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一次选择2-3个穴位为宜,具体需根据体质和症状调整。
艾灸作为中医外治法,通过温热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但并非部位越多效果越好。健康人群日常保健时,每次选取1-2个主穴即可,如足三里配合关元穴可增强免疫力。针对慢性病症调理,建议选择2-3个关联穴位形成配伍,如胃痛可灸中脘、足三里、内关三穴协同起效。急性症状处理时,应集中火力于1-2个关键穴位,如寒性痛经独灸关元穴。老年体弱者和儿童需减少施灸部位,避免耗伤正气。施灸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出现潮红为度,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为宜。多穴位艾灸时应遵循先阳经后阴经、先上后下的顺序,避免气血运行紊乱。
艾灸后需注意保暖避风,4小时内不宜接触冷水。建议搭配饮用生姜红枣茶以助阳气温通,避免进食生冷油腻食物。施灸频率控制在隔日1次,连续10次后应间隔3-5天再继续。阴虚火旺体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控制灸量和频次,孕妇腰骶部及合谷等穴位禁止施灸。长期艾灸者需定期进行体质辨证,及时调整穴位配伍方案。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
20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