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春季和冬季效果更佳。春季阳气升发时艾灸有助于疏肝理气,冬季寒气盛时艾灸可温补脾肾。具体需根据体质和症状选择时机,如虚寒体质适合冬季,过敏性疾病建议春季。

春季自然界阳气升发,人体肝气随之旺盛,此时艾灸肝经穴位如太冲、期门,能帮助疏解郁滞、调和气血。对于春季易发的过敏性鼻炎、湿疹等疾病,艾灸大椎、肺俞等穴位可提升卫外功能。夏季气候炎热,艾灸需控制时长和频率,避免加重内热,但三伏天进行艾灸能借助外界阳气驱散体内寒湿,对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等冬季加重的病症有预防作用。秋季干燥,艾灸应以润肺为主,选择肺俞、膏肓等穴位,同时配合滋阴食材。冬季人体阳气内敛,艾灸关元、命门等穴位可温补元阳,改善手脚冰凉、腹泻等虚寒症状,但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日常艾灸建议选择上午阳气上升时段,避免晚上操作以免影响睡眠。艾灸前后2小时不宜进食生冷,结束后饮用温水促进代谢。孕妇、高热患者、皮肤破损者禁用艾灸,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灸量和温度。长期艾灸者应定期更换穴位防止皮肤耐受,每次灸后观察皮肤反应,出现水泡需及时处理。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艾灸方案,结合舌脉辨证选穴,配合中药调理效果更佳。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