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防病保健等功效,适合改善手脚冰凉、关节疼痛、免疫力低下等问题。艾灸通过燃烧艾条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冬季寒邪易侵袭人体,导致气血凝滞。艾灸关元穴、足三里等穴位可驱散寒湿,缓解因受寒引起的腹痛、痛经、肩颈僵硬等症状。艾叶性温,其热力能渗透肌肤深层,尤其适合阳虚体质人群。
冬季自然界阳气衰弱,人体易出现疲乏畏寒。艾灸命门穴、肾俞穴能温补肾阳,改善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肾阳虚症状。长期规律艾灸可帮助阳气潜藏,为春季阳气生发奠定基础。
艾灸大椎穴、肺俞穴可激发卫气,提高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艾烟中的挥发油成分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冬季定期艾灸能减少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发作。
冬季过食肥甘厚味易伤脾胃。艾灸中脘穴、神阙穴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艾绒燃烧产生的红外辐射能加速腹部血液循环,帮助代谢冬季囤积的湿浊之气。
艾灸涌泉穴、百会穴能引火归元,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对于冬季常见的入睡困难、睡眠浅等问题,睡前温和灸足底穴位有助于安神定志,提高睡眠质量。
冬季艾灸建议选择上午阳气升发时段进行,每次15-30分钟为宜。施灸前后注意保暖避风,及时补充温水。阴虚火旺、皮肤破损、高热患者及孕妇慎用。可配合生姜红枣茶等温补饮品,避免空腹或过饱时施灸。若出现头晕、口渴等不适应立即停灸,症状持续需就医。
2025-04-23
2025-04-23
2025-04-23
2025-04-23
2025-04-23
2025-04-23
2025-04-23
2025-04-23
2025-04-23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