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力可能由气血不足、脾虚湿困、肝郁气滞、肾阳虚衰、心脾两虚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鉴别诊断。乏力常见病因主要有过度劳累、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久病体虚、外感邪气等。

长期慢性失血或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可遵医嘱使用八珍颗粒、归脾丸、十全大补丸等中成药调理。日常可食用红枣、龙眼肉等补益气血的食物,避免过度思虑伤脾。
饮食生冷或久居潮湿环境损伤脾阳,常见肢体困重、食欲不振。建议服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平胃散等健脾化湿。饮食宜选择山药、薏苡仁等健脾食材,忌食肥甘厚味。
情志不畅导致肝失疏泄,多见胸胁胀闷、善太息。可选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舒肝解郁胶囊疏肝理气。适当饮用玫瑰花茶,配合穴位按摩太冲穴缓解症状。

年老体弱或房劳过度耗伤肾阳,症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推荐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龟鹿补肾丸温补肾阳。日常可艾灸关元穴,食用羊肉、核桃等温补食物。
思虑过度耗伤心血,兼见失眠健忘、食欲减退。宜用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安神补心丸调养。建议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睡前用酸枣仁煮水代茶饮。

长期乏力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伤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食用小米、南瓜等健脾和胃之物。可配合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调节气机。若伴随持续消瘦、低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结核、肿瘤等器质性疾病。中医调理需辨证施治,不建议自行长期服用补益类药物。
2022-04-25
2022-04-25
2022-04-25
2022-04-25
2022-04-25
2022-04-25
2022-04-24
2022-04-24
2022-04-24
202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