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精神心理因素、感染后肠道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通常需要通过排除器质性疾病后确诊。
内脏高敏感性是指肠道对正常生理刺激的感知过度敏感,可能与脑肠轴调节异常有关。患者常表现为轻微肠道扩张即引发明显腹痛,部分患者伴随焦虑或抑郁情绪。治疗需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匹维溴铵片等调节胃肠运动的药物。
胃肠动力异常可表现为结肠收缩节律紊乱,腹泻型患者肠蠕动加快,便秘型则减慢。这类患者常有进食后症状加重的特点,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或减弱。建议通过饮食日记记录触发食物,必要时使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或乳果糖口服溶液对症处理。
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短链脂肪酸代谢异常,影响肠道屏障功能。患者常见食物不耐受、排气增多,部分伴随疲劳感。可尝试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益生菌制剂,同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但需避免过量诱发腹胀。
长期压力或焦虑可能通过脑肠互动加重症状,这类患者症状常与情绪波动相关,可能伴随睡眠障碍。除心理干预外,可考虑小剂量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但需严格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部分患者在急性胃肠炎后出现持续性症状,可能与黏膜免疫激活有关。这类患者常有排便急迫感或排便不尽感,肠镜检查可见轻度炎症。治疗可选用美沙拉秦肠溶片控制炎症,配合谷氨酰胺颗粒修复肠黏膜。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需建立规律饮食作息,避免摄入过多产气食物或刺激性食物。建议采用低FODMAP饮食策略,逐步排查敏感食物。适当进行瑜伽、冥想等减压活动有助于改善症状。若出现体重下降、夜间腹痛或血便等警示症状,须立即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