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针灸治疗主要选取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子宫等穴位,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缓解下腹疼痛及炎症反应。
位于脐下三寸,属任脉要穴。针灸关元可温补下焦元气,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对寒湿瘀滞型盆腔炎尤为适用。操作时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配合艾灸增强温通效果。
脐下四寸处,与关元同属任脉。此穴能调理冲任二脉,缓解小腹坠胀及白带异常。临床常采用毫针直刺1-1.5寸,虚证患者可加用隔姜灸。
足内踝尖上三寸,为肝脾肾三经交会处。针刺该穴可疏肝健脾、利湿化浊,针对盆腔炎伴随的月经不调、腰骶酸痛有显著改善作用。
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属足阳明胃经。针灸此穴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炎症吸收。实证用泻法,慢性期用补法,常与关元穴配伍使用。
脐下四寸旁开三寸,为经外奇穴。直接作用于盆腔脏器,可缓解附件区压痛。针刺时向耻骨联合方向斜刺,配合电针仪低频刺激效果更佳。
针灸治疗期间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生冷饮食,可配合粗盐热敷下腹部。急性发作期应结合中药熏蒸疗法,选用蒲公英、红藤等清热解毒药材。日常练习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式,促进任督二脉气血流通。月经期暂停腹部穴位针刺,改为远端取穴。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适当饮用益母草红糖水辅助调理。
2025-05-18
2025-05-18
2025-05-18
2025-05-18
2025-05-18
2025-05-18
2025-05-18
2025-05-18
2025-05-18
202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