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特色中医 > 太极 > 正文

太极是掤劲、动作走螺旋

发布时间: 2011-10-01 14:3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有句名言:“太极是掤劲、动作走螺旋。”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却精辟地说明了太极拳的本质及锻炼方法。这里仅就这句话,特别是其中的“掤劲”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什么是掤劲

陈氏太极拳所说的掤劲,就是一般拳家所说的内劲。洪均生先生认为:太极拳的内劲,是指螺旋运动的顺、逆互变,持久锻炼自然产生的,能在内里变化的缠丝劲。陈发科先生称这种劲为掤劲。

王成先生进一步指出:推手过程中,全凭听劲。无论什么着法,接触点上,必须加给对方一个掤劲。掤劲不是抵、抗,而是掌握对方劲路的劲,你用力、我掌舵的劲。

根据以上的论述,我们有以下的认识:

(1)太极拳锻炼时以松、圆、慢为主,重在内在功夫的修炼,逐步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劲力,形式上又有“形不外露,劲蕴于内”的特点,不令人知,因而称这个劲为内劲。

(2)内劲主要是通过螺旋运动的顺、逆互变的锻炼得来,螺旋运动本身也是化解来力的方法,因而称内劲为缠丝劲。

(3)我们以为,把缠丝劲称为掤劲更合适。从字面意义理解,掤(通“棚”),意为把席、布等搭架支张起来,遮蔽风雨或日光,如天棚、帐棚等;从太极内劲的作用考虑,它既有借用“掤”字,作为以手搭棚掩护身体的作用,更有将对方“掤起”的意思,应尽量使对方脚不得力,使“其根自断”,方易控制对方劲路,使其进退不能,处处被动,利于我根据需要,用最小的力调动或击倒对手。

二、如何练习掤劲

(1)放松。太极拳要求:“由松入手,化僵为柔”。在各个阶段,都要求放松。放松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肢体要放松。使全身的肌肉、骨骼、筋腱、皮肤都舒展开,做到最大限度地松开、放长,把自身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二是指思想、情绪要放松。排除一切杂念,情绪稳定。意念中要有放松才是对的、才能出真功夫的想法。这两方面紧密相联。肢体上不放松,意念就很难放松,意念上不放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放松。要做到“神舒体静”,以“内松”促“外松”,最后达到“内外皆松”。

(2)练好拳架,达到着熟。太极拳重意不重形,重内不重外。但其中的“意”、“内”,不能凭空而来,而是通过合适的途径、通过一定的方法得来。方法之一就是练好拳架。拳架是用来模拟劲路的,练拳架既可以增加练拳的兴趣,又能检查劲路是否正确。练习拳架时,要按照阴阳平衡理论,在立身中正的前提下,做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松腰圆裆、开胯屈膝;旋踝转腿、舒指坐腕。拳架练对了以后,还要做到着熟。“着熟而渐悟懂劲”,劲是内里的变化,通过“着”这个有形的动作表现。没有“着”,不可能表现出劲,练到着熟并知其变化,才能产生掤劲,进而懂劲。

(3)螺旋转动。陈氏太极拳通过螺旋转动产生掤劲,是区别其他拳种运动形式的独特之处。这种螺旋运动,贯穿全身。“通过反复持久地锻炼,体内自然产生一种似松非松而富有弹性的缠丝劲”。开始练习时,可先从手的缠丝开始,即所谓的“划圈”。“要想练好拳,先把圈划圆”,要尽量使圈无凹凸处、无间断处。“要想拳法好,要把圈化小”。要从大圈开始,逐步化至中圈、最后化成小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螺旋运动,仅有手上的缠丝劲不行,还要有身上的螺旋劲。“练拳不练腰,到老艺不高”,既要有手的自转,也要有围绕腰的公转,使身体围绕腰脊运动,形成立体螺旋。身肢的运动,要上下相随、节节贯穿,缠丝劲贯穿于身法之中,达到意、气、身相统一,内气和劲力相协调。长久练习,掤劲自生。

三、松与掤的关系

(1)正确理解放松。放松不是放软。松是指意识、形体放开,舒松自然、不紧张的意思,但决不是精神松懈。而软是肌肉松散、毫无力气,虚无、瘫着的意思。必须把两者严格区分开来。人们讲柔中寓刚,从未讲软中寓刚,软也不可能寓刚。放松能产生有韧性的柔劲,而软了,就无劲了。现在练太极拳的人群中,不乏有误解了松,而出现“软”的现象。

(2)放松是为了产生掤劲。放松是手段,是方法,产生掤劲才是其直接目的(但不是其最终目的)。松是为了“通”,放松了,才能逐步打通任督二脉,进而使十二经脉也相继打通。经脉打通了,身体不适之处,可进行检查。通了之后,有了内气运行,劲可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到达身体任何一点。在练拳之初,不可过分追求掤,应以松、圆、慢为主。

(3)松与掤是统一的。没有松,就不可能有掤;要真有掤劲放松是前提。松不了,无掤劲,应用上就困难。王宗岳讲“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而愈长,退之则愈促”。如不会放松,一味用僵劲,很难做到“俯之弥深、退之愈促”,反过来,如无掤劲,不会螺旋转动,则不可能达到“仰之弥高,进之愈长”。太极拳在战略上要求舍己从人、以静制动,但如无松与掤这个条件,做不到沾、连、粘、随,取胜也是困难的。

四、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1)练好基本功。太极拳既然是拳,需要时就要有速度和力量,因而要练好基本功。比如,要把腿踢开。“练拳不练腿,到老冒失鬼。”如腿踢不好,则腰沉不下、胯松不开、裆撑不圆、膝活不了、步就上不去。拳架都难打好,掤劲自然难以产生,就更谈不到应用了。还要练好太极功法。“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功法既是增加体质耐力的手段,也是产生掤劲的重要方法。开始时,最好选择某一功法练习,不必各种功法一起练。我们体会,在众多功法中,还是以王成老师在其著作《太极健身实用对练》中披露的“晃桩”,效果最为显著,该功法原是太极门中练习掤劲和按劲的专习方法,各位不妨一试。

(2)不可把掤劲神秘化。掤劲本质上是力,必然符合力学原理,不必被一些玄虚说法和表面现象所迷惑。如把它神秘化,反而不易练出真正的掤劲。

(3)掤劲不等于掤法。掤法是太极八法中的一种,而掤劲则贯穿于掤、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之中。不可把两者混为一谈。有人认为“太极是掤劲”的说法不全面,实际上混淆了掤劲与掤法两个不同的概念。

(4)要有整劲。放松了,气通了之后,身体的劲力可集中于身体任何一点,即可产生所谓的“整劲”。所以练拳架时,应在放松的前提下,时时注意意、气、架三者合一,做到周身一家,最后则可“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如遇强敌,内劲猝发,有“如迅雷烈风之摧枯拉朽”之效果。

详情可登录太极专题http://tcms.fh21.com.cn/ts/taiji/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太极推手的化劲论
太极推手的化劲论
引,即牵引之意也,是在太极推手或散手搏击运动中引动彼劲,是有意诱敌深入。引劲实为引化劲,无引则不能化,不化则无所谓引,所以引与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都是建立在沾、粘的基础上,将对方劲纳入自己的轨道上来,使敌千均之力化为乌有,自己在引进落空的基础上同时发劲,即化即打,从而取胜。引化应...[详细]
发布于 2011-11-17

最新推荐

拔罐没有颜色怎么回事
拔罐没有颜色怎么回事
拔罐没有颜色可能是因为体内湿气较轻、气血运行正常或拔罐操作不当。拔罐颜色深浅与体内湿气、瘀血、气血状况有关,颜色不明显时,通常表明身体状况较好,但也需注意操作方法和个人体质差异。1、体内湿气较轻。拔罐通过负压作用刺激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详细]
2025-04-16 23:19
全身麻木怎么快速治疗
全身麻木怎么快速治疗
全身麻木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神经压迫、血液循环不良、糖尿病或颈椎病等。快速治疗需要针对具体病因,采取药物、理疗、饮食调理等方法。1、神经压迫: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可能导致神经受压,引发全身麻木。治疗可通过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维...[详细]
2025-04-16 23:18
针灸后出疹子是排毒吗
针灸后出疹子是排毒吗
针灸后出疹子可能是皮肤敏感反应或操作不当引起,与排毒无直接关联,需排查感染、过敏、体质因素、操作手法及后续护理问题。1、皮肤敏感反应部分人群皮肤对金属针具或消毒液敏感,针刺后局部释放组胺引发红色丘疹。表现为针孔周围密集小疹伴瘙痒,24小时内...[详细]
2025-04-16 23:17
打太极对月经有什么好处
打太极对月经有什么好处
打太极通过调节气血、舒缓情绪、改善循环、平衡内分泌、增强体质五方面改善月经问题。1、调节气血: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因气血瘀滞,太极的弧形动作配合呼吸能疏通经络。如云手动作带动任督二脉气血运行,缓解痛经;站桩时意守丹田可补益冲脉,适合经量过少者...[详细]
2025-04-16 23:17
经常给腿按摩有什么好处
经常给腿按摩有什么好处
经常按摩腿部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改善水肿、调节神经系统、预防静脉曲张。1、促进循环:腿部按摩通过外力刺激肌肉和血管,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至心脏,减少血液淤积。中医认为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均经过腿部,按摩可疏通经络气血。推荐采用掌推法...[详细]
2025-04-16 23:16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和按摩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和按摩
运动性疲劳可通过按摩、饮食调理、中药调理、科学休息及适度运动缓解。1、按摩放松:运动后肌肉乳酸堆积是疲劳主因,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排出。重点按摩承山穴小腿后侧、足三里膝盖下3寸、肩井穴肩部中央,每穴按压3分钟,配合揉捏手法放松大...[详细]
2025-04-16 23:13
冥想是身体哪个部位
冥想是身体哪个部位
冥想的核心作用部位涉及大脑神经系统,同时通过调节呼吸影响心肺功能,并间接作用于全身气血运行。1、大脑调节:冥想通过前额叶皮层降低β脑电波频率,增加α和θ波活动,抑制杏仁核过度反应。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静坐调神可改善注意力涣散、焦虑等症...[详细]
2025-04-16 23:13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