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中医知识 > 正文

外阴瘙痒症状该如何进行治疗 中药外洗兼内服可轻松进行治疗

发布时间: 2022-04-18 17:0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医认为,脾胃虚损则可产生湿热,湿热下注、血气不和,则可出现外阴皮肤瘙痒、疼痛、灼热等症状.检查可见局部发红,肿胀,甚则溃疡,常有抓痕,分泌物多等情况。除以上湿热下注的情况外,该病还常常与肝肾阴虚有关。

 中药内服外洗疗效显著

如果患处表现为外阴皮肤瘙痒、灼热,局部发红、肿胀、分泌物多,还伴有口苦、口黏、小便黄白带黄臭等情况,属中医的湿热为病,可用健脾利湿、清解热毒的方法诊治。治疗药物选用薏苡仁、蒲公英煎水口服。还可配合外洗方法,选用苦参、黄柏、蚤休、土茯苓、当归水煎,分1~2次熏洗外阴。

若外阴皮肤瘙痒干燥、灼热,夜间尤甚,白带少,还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情况,属肝肾阴虚,应滋养肝肾、养血止痒。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女贞子。旱莲草煎水口服,还可配合口服六味地黄丸或麦味地黄丸等中成药。也可配合中药生地、女贞子、旱莲草、当归、地肤子、蒲公英煎水外熏洗外阴。

控制血糖是基础

如果该症状是由糖尿病而引发的,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纠正糖代谢紊乱,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以上中药治疗,可缩短病程,较快改善症状的疗效。如果病情严重者可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详情可登录中医妇科专题http://tcms.fh21.com.cn/zyzl/zyfk/。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中药外洗治疗甲沟炎
中药外洗治疗甲沟炎
甲沟炎是由于手脚指头有伤,加上真菌感染,导致伤口迟迟不能愈合,指甲继续生长,致使伤口疼痛难忍,西医主要采用拔甲手术治疗,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术后疼痛难忍,而且需要定时换药,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中药外洗治疗甲沟炎。中医主要采取消毒杀菌、清热解毒、去腐生肌的思想用以治...[详细]
发布于 2016-04-18

最新推荐

从手掌能看出哪些疾病
从手掌能看出哪些疾病
手掌的色泽、纹理、温度等变化可能反映多种健康问题,常见关联疾病有肝掌、雷诺综合征、贫血、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中医认为手掌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观察手掌变化可辅助判断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异常。1、肝掌:手掌大小鱼际片状充血或红斑是肝掌...[详细]
2025-05-25 09:56
看手掌能看出来什么病
看手掌能看出来什么病
手掌的色泽、纹理、温度等变化可能反映多种健康问题,常见关联疾病有肝病、贫血、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失调及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医认为手掌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通过观察可辅助判断气血盛衰与脏腑功能状态。1、肝病征兆:手掌大小鱼际处出现片状充血或红斑肝掌...[详细]
2025-05-25 09:55
手掌能看出身体问题吗
手掌能看出身体问题吗
手掌确实能反映部分身体问题,中医手诊通过观察手掌色泽、形态、纹理等变化辅助判断健康状况,主要与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相关。1、色泽变化:手掌苍白多提示气血不足,可能与贫血、脾胃虚弱有关;局部发红常见于肝阳上亢或炎症反应;青紫色斑块需警惕血液循环...[详细]
2025-05-25 09:54
钙拮抗剂不良反应多吗
钙拮抗剂的不良反应多数较轻微且可控,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下肢水肿、面部潮红、心悸和牙龈增生。1、头痛:钙拮抗剂扩张血管可能引发搏动性头痛,多出现在用药初期。与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二氢吡啶类药物关系更密切。中医认为此类头痛属肝阳上亢证,可...[详细]
2025-05-25 09:54
钙拮抗剂影响钙吸收吗
钙拮抗剂通常不会显著影响钙吸收。钙拮抗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来调节心血管功能,而钙吸收主要发生在肠道,两者作用途径不同。影响钙吸收的因素主要有维生素D水平、肠道健康、饮食结构、年龄增长和药物相互作用。1、维生素D水平:维生素D...[详细]
2025-05-25 09:53
怎么从掌纹看身体状况
掌纹诊察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分支,可通过观察手掌纹路形态、色泽变化初步判断体质倾向与潜在健康问题。主要观察生命线、智慧线、感情线三大主线,结合青筋、斑点等辅助特征综合分析。1、生命线:环绕拇指丘的弧形纹路反映先天禀赋与生命力。纹路深长清晰者体质...[详细]
2025-05-25 09:53
一天都不饿是怎么回事
一天都不饿可能由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湿浊内阻、情志失调、饮食积滞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中药调理、穴位按摩、饮食调节、运动疗法、情志调摄等方式改善。1、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长期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思虑过度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详细]
2025-05-25 09:52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