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喝中药需注意剂量控制、药材选择、服用方式、体质辨识和不良反应监测,禁忌包括避免毒性药材、空腹服用、长期滥用、随意配伍和忽视过敏史。
儿童脏腑娇嫩,中药剂量需严格按体重或年龄折算,通常为成人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煎煮时药液浓缩至50-100毫升为宜,避免过量加重胃肠负担。建议使用专用儿童量杯分次服用,3岁以下幼儿可少量多次喂服。
优先选用药食同源类平和药材如山楂、麦芽、山药等,禁用朱砂、雄黄等毒性药材。含麻黄、附子等峻烈药材需炮制减毒,苦寒类药物如黄连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建议选择颗粒剂或糖浆剂改善口感。
汤药宜温服,饭后半小时服用减少刺激。可添加少量蜂蜜或冰糖调味,但糖尿病患儿禁用。服用后漱口避免牙齿染色,呕吐患儿可采用滴管喂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需中医师辨证后用药,阳虚体质慎用清热药,过敏体质避开蝉蜕、僵蚕等动物药。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可配伍黄芪、太子参等扶正药,积食患儿宜搭配焦三仙消食。
服药后观察是否出现皮疹、腹泻、嗜睡等异常,含钩藤、天麻等药物注意血压变化。出现恶心呕吐应立即停服,金银花等寒凉药可能引发腹痛。记录服药反应供复诊参考。
儿童服用中药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适量增加米粥、南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与绿豆、萝卜等解药性食物同食,服药后1小时内不宜剧烈运动。建议建立服药记录卡,标注用药时间、剂量及反应。体质虚弱患儿可配合小儿推拿增强药效,如捏脊、摩腹等手法。若需长期用药,每两周复诊调整方剂,切忌自行增减药材。出现拒药情况时,可通过讲故事、奖励机制等方式引导,切勿强行灌服以免呛咳。
2021-12-09
2021-12-09
2021-12-09
2021-12-09
2021-12-09
2021-12-09
2021-12-09
2021-12-09
2021-12-09
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