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针灸治疗常选取阿是穴、太溪穴、昆仑穴、涌泉穴及三阴交等穴位,可有效缓解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等引起的疼痛。针灸通过刺激局部经络气血运行,帮助消炎止痛、舒筋活络。
阿是穴即疼痛局部取穴,直接作用于足跟痛处。该穴位无固定位置,以按压酸痛明显处为针刺点,适用于各类实证足跟痛。配合温针灸或电针可增强镇痛效果,对急性发作的足底筋膜炎有明显缓解作用。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属足少阴肾经原穴。针刺此穴能补肾益精、强健筋骨,特别适合肾虚型足跟痛,表现为晨起疼痛加重、劳累后加剧。常与照海穴配伍使用,改善足跟部气血不足。
昆仑穴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属足太阳膀胱经。该穴擅长疏通足部经络阻滞,对跟骨骨刺压迫引起的放射性疼痛效果显著。针刺时配合委中穴可增强下肢气血循环,减轻足跟部炎症反应。
涌泉穴在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为肾经井穴。刺激此穴能引火归元、滋养足跟,尤其适合阴虚火旺导致的足跟灼痛。可采用浅刺或艾条悬灸,避免强刺激引发不适,配合太冲穴可平肝潜阳。
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是肝脾肾三经交会穴。该穴能调和气血、健脾化湿,对气血瘀滞型足跟痛伴肿胀效果良好。女性更年期足跟痛多与此穴相关,可搭配血海穴增强疗效。
足跟痛患者针灸治疗期间需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穿着软底鞋并配合足底滚轮按摩。每日用艾叶、红花等中药泡脚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肾虚者可适量食用黑豆、核桃等补肾食材。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红肿发热,应及时就医排除跟骨骨折、类风湿关节炎等器质性疾病。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孕妇及出血体质者慎用。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