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热点聚焦 > 正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仝小林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布时间: 2019-11-26 09:48 来源:兰州新闻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增选院士名单。甘肃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仝小林入选。

仝小林教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副院长,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糖尿病研究联盟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香港东华三院等院校客座教授。2017年10月19日受聘为甘肃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仝小林教授主持编写《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及《糖尿病中医防治国家标准》,主编《糖络杂病论》《重剂起沉疴》《疑难病中医治疗及研究》《中医博士临证精华》《SARS中医诊疗与研究》等医学著作10余部,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图书奖特别奖“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7年获国家“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主持国家自然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973”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1项等20余项课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为促进和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印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内容、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人员等进行规范。根据规范,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诊疗活动,包括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详细]
发布于 2023-05-10

最新推荐

上火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上火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上火引起便秘可能与饮食不当、水分摄入不足、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衡、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上火通常指体内阴阳失衡导致的热性症状,而便秘则表现为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1、饮食...[详细]
2025-09-17 16:47
便秘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
便秘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
便秘可能由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肠道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规律排便、缓解压力、合理用药等方式预防。1、饮食结构不合理膳食纤维...[详细]
2025-09-17 16:46
炒白术和生白术的区别是什么
炒白术和生白术的区别是什么
炒白术和生白术的区别主要在于炮制工艺不同,导致药性、功效及适用人群存在差异。生白术是直接干燥的根茎,性偏凉,长于健脾燥湿;炒白术经麸炒后性转温,增强补脾止泻作用。1、炮制工艺生...[详细]
2025-09-17 16:45
有生完孩子后补气血的好方法吗
生完孩子后补气血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适度运动、穴位按摩、规律作息等方式改善。产后气血不足可能与分娩失血、哺乳消耗、体质虚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1、饮食调理产后可适量食用红枣、枸杞、桂圆等补...[详细]
2025-09-17 16:44
三七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三七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三七的禁忌人群主要包括孕妇、经期女性、出血性疾病患者、过敏体质者及低血压患者。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定痛等功效,但特定人群使用可能引发不良反应。1、孕妇三七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增...[详细]
2025-09-17 16:42
男人早泄木瓜泡酒有奇效吗
男人早泄木瓜泡酒有奇效吗
男人早泄时饮用木瓜泡酒没有明确疗效。早泄可能与心理因素、神经敏感度异常、前列腺炎、激素水平紊乱或遗传因素有关,需通过专业医学评估确定病因。木瓜泡酒是民间偏方,其成分中木瓜含有蛋...[详细]
2025-09-17 16:41
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有什么区别
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有什么区别
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在中医辨证中属于不同病理机制,主要区别在于气滞血瘀以气机阻滞为主,气虚血瘀以气虚推动无力为主。1、病因差异气滞血瘀多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常见...[详细]
2025-09-17 16:4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