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火旺体质、皮肤破损感染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严重心脏病患者、醉酒或过饥过饱者不宜艾灸。艾灸禁忌主要涉及体质特殊、局部病理状态、特殊生理阶段三类人群。
舌红少苔、五心烦热等阴虚体质者施灸可能加重口干咽燥、失眠盗汗等症状。这类人群体内阴液不足,艾灸的温补作用会进一步耗伤阴津,建议优先选择滋阴降火的针灸疗法或中药调理。
烧伤、溃疡、疱疹等皮肤病变部位禁止施灸。艾灸产生的局部高温可能加重组织损伤,同时燃烧产生的艾灰可能引发继发感染。需待皮肤完全愈合后再考虑温灸疗法。
孕妇的腰骶部、下腹部及三阴交等穴位禁止艾灸。这些部位与子宫收缩密切相关,不当刺激可能引发胎动不安。妊娠期确需调理者可选用四肢远端温和灸法。
严重心律失常、心衰患者应避免大剂量艾灸。温热刺激可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负荷。此类患者调理建议采用轻刺激的麦粒灸或隔物灸。
醉酒、极度疲劳或餐后过饱时施灸易出现晕灸反应。此时人体气血运行紊乱,艾灸可能加重恶心、头晕等不适。建议在身体状态平稳时进行艾灸调理。
艾灸后需注意保暖避风,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可适量饮用温热的红糖姜茶或桂圆红枣茶以助阳气温通。日常可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柔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施灸部位出现轻微红晕属正常现象,若起泡需及时消毒处理。体质偏寒者可在三伏天定期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以冬病夏治。
2025-06-22
2025-06-22
2025-06-22
2025-06-22
2025-06-22
2025-06-22
2025-06-22
2025-06-22
2025-06-22
2025-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