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食可通过按摩中脘穴、摩腹、推脾经、揉板门、掐四缝穴等方式缓解。积食通常由饮食过量、脾胃虚弱、外感寒邪、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原因引起。
中脘穴位于肚脐上四寸,是调理胃肠功能的重要穴位。用拇指指腹以适中力度顺时针按揉三到五分钟,能促进胃蠕动帮助消化。配合热敷效果更佳,适合饭后腹胀明显者。注意按压时保持呼吸均匀,避免饭后立即操作。
以掌心对准肚脐,沿大肠走向做环形按摩。先顺时针三十六圈促进排泄,再逆时针二十四圈调理气机。手法需轻柔渗透,配合婴儿油可减少摩擦。此法能直接刺激肠蠕动,特别适合儿童积食伴有便秘症状时使用。
从大拇指桡侧边缘向指根方向直推,重复进行两百次。脾经对应消化系统,此法能健脾消食,改善食欲不振。操作时可蘸取少量爽身粉增加润滑度,注意单向推行不可来回推擦。夜间推拿效果最佳,配合足三里按压效果更显著。
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中央,用拇指螺纹面旋转揉动三分钟。该穴是消积导滞的特效穴,能缓解脘腹胀满、嗳气酸腐等症状。操作时力度以产生轻微酸胀感为宜,两侧交替进行。可与内关穴配合使用增强疗效。
在食指到小指的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用指甲适度掐按每个穴位三十秒。四缝穴是治疗小儿积食的经验穴,能化积导滞、清热除烦。操作前需修剪指甲避免划伤皮肤,掐至局部微红即可。发热积食者可配合清天河水手法。
积食期间宜选择小米粥、山楂水、白萝卜汤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甜食。每日可进行适量散步促进胃肠蠕动,夜间可用热水袋温敷腹部。若按摩两日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持续发热、呕吐物带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肠梗阻等器质性疾病。长期反复积食者需中医辨证调理脾胃功能。
2021-05-14
2021-05-14
2021-05-14
2021-05-14
2021-05-14
2021-05-14
2021-05-14
2021-05-14
2021-05-14
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