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刮拭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能缓解肌肉酸痛、改善疲劳,但也可能引起皮肤损伤或不适。
刮痧通过工具对皮肤表面施加压力,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加速局部血液循环。这种物理刺激有助于缓解因久坐或劳累导致的肌肉僵硬,促进代谢废物排出。部分人群刮痧后会出现皮肤泛红或轻微淤血,通常1-2天可自行消退。
针对颈肩腰背部的慢性劳损,刮痧可能通过释放内啡肽暂时减轻酸痛感。操作时沿肌肉走向刮拭,可松解筋膜粘连。但急性扭伤或炎症期禁用,避免加重组织水肿。疼痛持续者需就医排除椎间盘突出等器质性疾病。
部分研究认为刮痧可能激活免疫系统,通过刺激背部膀胱经调节机体防御功能。但缺乏高质量循证依据,不宜替代正规治疗。体质虚弱者过度刮痧反而可能耗伤正气,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
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表皮破损或皮下出血,尤其是凝血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使用过重手法或重复刮拭同一部位,易形成紫癜甚至继发感染。皮肤过敏、湿疹发作期应避免刮痧。
共用刮痧板未严格消毒时,可能传播乙肝、艾滋病等血液传染病。家用刮痧器具需个人专用,使用前后用75%酒精擦拭。皮肤有破损、疖肿时禁止操作,防止病原体入血。
进行刮痧前应评估自身体质,凝血异常、严重心脏病患者禁用。操作时保持环境温暖,避开骨突部位与血管丰富区,单次刮拭不超过15分钟。刮后饮用温水,24小时内避免受凉或洗冷水澡。若出现持续头晕、皮下血肿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停止并就医。日常可配合热敷或轻度拉伸增强效果,但顽固性疼痛或反复不适者应优先就诊明确病因。
2025-06-11
2025-06-11
2025-06-11
2025-06-11
2025-06-11
2025-06-11
2025-06-11
2025-06-11
2025-06-11
202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