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中医知识 > 正文

中医谈谈高血压与五脏的关系 继而教你辨证调理之道

发布时间: 2022-02-27 08:5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症,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头胀、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烦闷易怒、乏力、心悸、水肿等, 甚则可致神志改变。 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痰饮”、“水肿”、“眩晕”、“头痛”、“耳鸣”、“心悸”、“胸痹”、“中风”等病范畴。其病因错综复杂, 多因饮食劳倦、内伤情志、素体肥胖或遗传等因素导致五脏阴阳失调, 痰浊内生、水饮内停、日久成瘀、痰瘀互结而发为本病。《素问•举痛论》有:“百病皆生於气也”的描述。《素问•通评虚实论篇》指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素问•五藏生成篇》中亦有:“多食咸, 则脉凝泣而变色…”的描述。而《素问•至真要大论》则直接指出了与五脏有关疾病的病机:“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 皆属于肾; …诸气月贲郁, 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瘛, 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 皆属于湿…”。中医谈谈高血压与五脏的关系 继而教你辨证调理之道 从这些古训中我们不难看出高血压与五脏关系之密切。为了使祖国医学的精华能够传承并不断地发展, 笔者就五脏所致高血压之机理浅谈一二, 还望明哲指正。 肝与高血压肝藏血, 主疏泄, 在五行属木。主升, 主动, 正常情况下调节着*气机的升降出入, 使气血和调, 经络通利, 脏腑组织器官活动也就正常和调。若长期情志不畅导致肝失疏泄, 气逆于上, 血随气升, 充塞清窍则头昏目胀, 眩晕而痛,面红耳赤, 心烦易怒; 即《素问•调经论》所说的:“血有余则怒”。病程日久则化火伤阴, 阴不制阳,肝阳独亢于上, 升腾无制则化风而发为高血压。主要表现: 眩晕欲仆, 头摇而痛, 项强肢颤, 语言謇涩, 手足麻木, 步履不正, 甚则昏不知人, 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舌强不语, 病属难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美容养颜 中医养颜从调理五脏开始
美容养颜 中医养颜从调理五脏开始
中医养颜注重从调理五脏入手,通过改善肝、心、脾、肺、肾的功能来达到美容效果。养颜方法主要有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健脾祛湿、润肺生津、补肾益精五种途径。[详细]
发布于 2025-05-19

最新推荐

辨证湿气的方法有哪些 湿气的分类有几种
湿气的辨证方法主要有观察舌象、分析症状、辨识体质、结合脉象、参考二便情况等。湿气在中医理论中可分为外湿与内湿两大类,外湿多因环境潮湿引起,内湿常与脾胃功能失调相关。一、观察舌象舌体胖大、边缘齿痕明显或舌苔厚腻是湿气重的典型表...[详细]
2025-09-29 16:22
便血一次第二天就没了
便血一次第二天就没了
便血一次第二天就没了可能是饮食刺激或轻度肛肠问题引起的暂时性现象,也可能与痔疮、肛裂等疾病有关。便血通常由消化道出血导致,血液颜色可反映出血部位,鲜红色多为肛门直肠出血,暗红色...[详细]
2025-09-29 10:41
便血像痰一样粘稠物
便血像痰一样粘稠物
便血像痰一样粘稠物可能与痔疮、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结直肠癌等疾病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1、痔疮痔疮是肛门静脉曲张形成的团块,排便时摩擦可能导致出...[详细]
2025-09-29 05:00
便血超过几天要注意
便血超过几天要注意
便血超过3-5天需要引起重视。便血可能与痔疮、肛裂等常见问题有关,也可能是消化道出血、肠息肉等疾病的信号。长期便血可能导致贫血或掩盖严重病情,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痔疮或肛裂引起的...[详细]
2025-09-28 12:12
便血半年了会是什么病
便血半年了会是什么病
便血半年可能与痔疮、肛裂、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等疾病有关。长期便血需警惕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1、痔疮痔疮是便血最常见原因,内痔出血多...[详细]
2025-09-28 06:48
便秘中医辩病辩证依据
便秘中医辩病辩证依据
便秘的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主要与胃肠积热、气机郁滞、阴寒积滞、气血阴阳亏虚等因素有关,可分为热秘、气秘、冷秘、虚秘四种证型。中医认为便秘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或感受外邪导...[详细]
2025-09-27 14:28
便秘中医辨证及方剂
便秘中医辨证及方剂
便秘在中医辨证中主要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冷秘四种类型,常用方剂包括麻子仁丸、六磨汤、黄芪汤、济川煎等。中医认为便秘与胃肠积热、气机郁滞、气血不足、阴寒凝滞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详细]
2025-09-27 08:47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