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和益母草在植物学分类、药用功效及使用场景上存在明显差异。艾草为菊科蒿属植物,主要用于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益母草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核心功效为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艾草学名艾蒿,茎直立具纵棱,叶片羽状深裂,背面密布灰白色绒毛,全株散发特殊香气。益母草茎四棱形,叶片掌状分裂,花序轮伞状排列于叶腋,花期可见淡紫色小花。两者形态差异显著,野外可通过茎叶特征快速区分。
艾草含挥发油(桉叶素、樟脑等)、黄酮类及多糖,其艾绒常用于艾灸疗法。益母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等生物碱,以及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现代制剂有益母草颗粒、益母草注射液等,其提取物对子宫平滑肌有特异性作用。
艾草性温,适用于虚寒性出血、腹冷痛、宫寒不孕等症,外治可熏洗止痒。益母草性微寒,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恶露不尽,现代也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辅助治疗。两者寒温药性相反,需辨证使用。

艾草长期大量使用可能损伤肝肾功能,阴虚血热者禁用。益母草孕妇忌服,可能引发子宫收缩,月经过多者慎用。两者均需避免与抗凝药物同服,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艾草多用于端午节悬挂驱虫、制作艾条灸疗、泡脚驱寒。益母草常见于妇科复方制剂如八珍益母丸、产妇康颗粒等,鲜品可配伍鸡蛋煮食调理经期不适。

使用两类草药前建议咨询中医师,根据体质和症状选择。日常保存需防潮避光,艾草宜阴干后密封,益母草鲜品建议冷藏。经期女性使用益母草制剂需监测出血量,艾灸调理每周不宜超过3次,避免燥热伤阴。
2025-06-21
2025-06-21
2025-06-21
2025-06-21
2025-06-21
2025-06-21
2025-06-21
2025-06-21
2025-06-21
202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