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热点聚焦 > 前沿资讯 > 正文

“二阳”逐渐增多 疫情形势会发生变化吗?

发布时间: 2023-05-18 13:19
Scan me!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近日,网络上关于“二阳”的声音引发关注,有报道称部分城市三甲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上升。“二阳”病例是否增多?再感染风险有多大?新冠疫情会大幅回升吗?如何做好科学防护?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多位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专门作出回应。

发生规模性疫情可能性不大 报告病例中绝大部分是轻症

问:近期发热病人是否增多?“二阳”病例是否增多?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从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监测数据来看,4月中下旬以来,全国报告的新冠确诊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但近一周来,上升趋势有所减缓。发热门诊的监测数据也显示出类似趋势。监测数据还显示,报告的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是轻症。

专家总体研判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局部地区不排除新冠病例继续增多的可能,但我国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不会对医疗秩序和社会运行造成明显冲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最近接诊的发热病人,相比一个月前有所增加。检测下来,新冠阳性病例占比不大,其中大部分是轻症。

从接诊情况看,近期的发热病人中大部分是首次感染新冠病毒。不过,最近1至2周发现,二次感染的比例有所增加。

“二阳”症状相对更轻 重点人群防护要“关口前移”

问:“二阳”症状如何?哪些人要特别注意防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无论是初次感染还是二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临床表现均集中在上呼吸道。我国当前大量人群体内还存有保护抗体,即使二次感染,症状普遍较轻,病程相对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

“二阳”逐渐增多 疫情形势会发生变化吗?

目前,预防工作应重视既往未感染过的人群,特别是没有打过疫苗、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等。建议高风险人群要始终注意个人防护,“关口前移”尽可能避免感染。这类人群一旦出现感冒、发热症状,应及时筛查,确定感染新冠病毒后要第一时间就医。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及时氧疗,对于降低重症风险十分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根据临床观察,二次感染的人群总体比第一次感染表现的症状要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喉咙痛。

脆弱人群如65岁以上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或者患有血液病、淋巴瘤等疾病的人群,容易二次感染,感染后容易重症化。因此,这类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尤其是家庭成员或周边人群已经明确新冠感染,要及时做核酸或抗原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XBB成为主要流行株 致病力无明显变化

问:我国目前主要的新冠病毒流行株是什么?致病力有什么变化?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上旬,XBB系列变异株已成为我国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境外输入病例中占比达95.6%,和全球情况基本一致。从我国和全球监测数据来看,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各亚分支相比,XBB系列变异株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随着XBB系列变异株持续输入,以及人群抗体水平逐渐下降、五一假期人员流动增多等原因,我们观察到部分地区的疫情水平有小幅回升,这也符合全球奥密克戎变异株波动流行的规律。

近期发热门诊就诊量有所增加,但和4月份流感高峰期相比,仍处于低位。当前,新冠疫情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流行曲线也比较扁平。根据监测结果综合研判,新冠疫情出现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低。

“二阳”逐渐增多 疫情形势会发生变化吗?

做好科学防护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问:普通人“二阳”后如何对症治疗?怎样做好科学防护?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大多数人免疫力正常,感染了新冠病毒不必恐慌,对症处理即可。目前从临床看,人群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总体症状较轻,不少患者以咽喉疼痛为突出症状,从中医来讲是风热感冒加点“湿”或“燥”的特征,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清咽利喉类型的中药药物。

在预防方面,公众可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勤通风、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自我健康监测。若确定感染了新冠病毒,应避免带病工作、上学,建议在家充分休养,待完全康复后再工作、上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上呼吸道和咽喉是人体的门户,不论是流感病毒还是新冠病毒,或是细菌感染,都可能导致咽喉肿痛。应注意鉴别,区别对待,对症规范治疗。

同时,坚持保持手卫生、勤通风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传播风险、防治各类传染病。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二阳患者增多 如何保护重点人群?
二阳患者增多 如何保护重点人群?
近期,全国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数量有所增加,检测显示部分为“二阳”患者。当前全国发热门诊诊疗情况如何?怎样科学应对风险?针对社会关切,记者进行了调研走访。发热门诊保持平稳有序“老伴发烧后我第一时间就带她来医院了,情况还好,暂时不需要吸氧。”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发热门诊,正在陪伴...[详细]
发布于 2023-06-02

最新推荐

【唤醒春日 一起“趣”踏青】上海鼎植口腔春日拾趣之旅圆满落幕
【唤醒春日 一起“趣”踏青】上海鼎植口腔春日拾趣之旅圆满落幕
2025年4月,上海——人间四月天,春光正烂漫。为感谢鼎植荟VIP客户长期以来的支持与信赖,进一步加深沟通与联系,上海鼎植口腔于4月底精心策划了一场主题为“唤醒春日一起‘趣’踏青”的客户专属活动,近百名客户齐聚上海崇明,在草莓采摘与非遗印糕...[详细]
2025-04-30 16:02
五一过后,大部分人会新添一种“病”!这 4 招现在存,节后少遭罪
五一过后,大部分人会新添一种“病”!这 4 招现在存,节后少遭罪
小长假后疲惫不堪、精神涣散?情绪低落烦躁、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对上班产生强烈的抗拒感?……不是“牛马”不爱上班?实则是“节后综合征”在作祟什么是假期综合征?节后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当我们从忙碌的工作中抽离出来,进入...[详细]
2025-04-30 14:41
旅游暴走后血脂不降反升?运动与血脂的“相爱相杀”,中医教你这样平衡
旅游暴走后血脂不降反升?运动与血脂的“相爱相杀”,中医教你这样平衡
每逢假期,朋友圈被各种“特种兵式旅游”刷屏,有人凌晨登山看日出,有人日行两万打卡景点。五一小长假的到来更将如此,不少人也想趁此机会可以运动降降血脂,但是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暴走过后血脂不降反升,这让人不禁疑惑:说好的运动降血脂,怎么反而“暴走...[详细]
2025-04-30 12:00
控糖不是苦行!聚餐享乐与血糖平稳的平衡之道
控糖不是苦行!聚餐享乐与血糖平稳的平衡之道
节假日聚餐,控糖人群常面临“甜蜜困恼”,为什么聚餐容易“爆糖”?一是因为高碳水聚集:中式宴席以主食为核心,精制碳水化合物在餐桌上占比较大,高GI食物集中摄入,短时间内血糖负荷(GL)飙升;二是进食顺序混乱:先吃主食或甜食,血糖迅速爬升,而正...[详细]
2025-04-30 11:57
比补觉更重要的是 “安神”!中医“静神理论”助你假期有好眠!
五一将至,大家早已按耐不住期待与躁动的心,计划着旅行游玩、聚会狂欢、或是宅家休憩,将假期作为了彻底放松的绝佳时机。不过,在享受这份自由随性的同时,一场“睡眠危机”可能正在悄然逼近!——别以为假期熬夜后补觉就能满血复活,事实上,熬夜可能会导致...[详细]
2025-04-30 11:54
三种你习以为常的解渴方式,却是冲破血糖防线的“帮凶”
三种你习以为常的解渴方式,却是冲破血糖防线的“帮凶”
五一假期来临,跟随大家的出行热情一起高涨还有火热的气温。据中国天气网消息,陕西南部、河南、江南多地气温将创今年以来新高,最高气温大面积超过30℃。其中5月2日,陕西中部和南部、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等地的部分地区或有35℃及以上的高温天气出...[详细]
2025-04-30 09:24
男性勃不起来怎么办?从判断到治疗的全攻略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夫妻或情侣们常常忙于工作和日常琐事,很难抽出时间享受二人世界。好不容易安排了一个浪漫的夜晚,氛围刚刚好,却发现身体不听使唤,小兄弟无法正常勃起,这不仅让双方陷入尴尬,还可能让精心营造的浪漫氛围瞬间破灭。这种情况如果反复...[详细]
2025-04-29 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