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热点聚焦 > 前沿资讯 > 正文

死亡风险直降12% 爱发朋友圈的人会更长寿

发布时间: 2023-05-31 13:18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最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网络上对“朋友圈没有了生活痕迹”“关闭朋友圈一年后的变化”这些话题的热烈讨论。

有些网友觉得,人们越来越不爱发朋友圈了,或者关闭朋友圈感觉更轻松了。

还有一些网友觉得,比起朋友圈更愿意在别的社交平台上发动态,因为不想让亲友看见。

发朋友圈,真的像网友们认为的,是我们生活的累赘吗?

01、“爱发朋友圈”死亡风险直降 12%

其实早在 100 多年前,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就在《自杀》一书里,研究了欧洲的自杀率,发现缺乏社会联系是自杀率高的原因。

一篇总结了 1994~2021 这 27 年间发表的共计 1187 项研究、参与者超过 1.458 亿的荟萃研究发现,相比较有着充分社交生活和社会支持的人群,缺乏这些因素会导致死亡风险要高出 11% 至 53%,患病的风险则高出 23%,更有的甚至高出 6 倍。

其中,女性群体的产后抑郁症,与是否有社会支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一项更加具体的调查研究,这篇研究在 2016 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者对 1200 万名 Facebook 用户的在线社交活动,得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结论。

第一,经常使用社交网络的人整体死亡风险会降低 12% 左右,因特定疾病而死亡的风险也有所降低,例如癌症、冠心病、药物滥用和自杀。尤其是那些经常能够接收到好友申请的人,他们的死亡风险都是最低的。

这说明社会联系和支持对于长寿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频繁地去发起好友申请一般意味着自己缺乏社会支持,想要去寻求友谊,而接收好友申请一般都意味着他人对自己的好感,这些人往往都拥有着比较充分的社会支持。

死亡风险直降12% 爱发朋友圈的人会更长寿

第二,相比起经常发表文字状态但不发布照片的人,经常发布照片但不经常发表文字状态的人死亡风险低于平均水平的 30%,因特定疾病而死亡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

由于缺乏对具体照片和文字内容的分析,暂时无法肯定其中的原因,但推测可能是经常发布照片而不仅仅是发表纯文字,往往体现着丰富社交生活,而不包含照片的纯文字状态则是一些个人的感受、感想等内容,与个人有关,而非社交。

02、社会支持为什么会让人长寿?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社交活动除了本身所带来的愉悦感以外,它所带来的社会支持也是极为重要的。

根据压力缓冲假说,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一种保护性因素。压力涉及三个方面:

1. 对个体的生理或心理存在真实的或人为的威胁;

2. 会持续激活大脑的防御系统,例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和交感神经-肾上腺素-髓质轴(SMA);

3. 个体对刺激的认知评估,是否存在威胁性以及防御反应的有效性等。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压力所导致的大脑防御系统长期激活,会导致心血管和自主神经失衡,让交感神经张力高而副交感神经张力低,从而增加疾病和死亡的风险。

心理学家埃森伯格在 2011 年做了一个研究,让被试在观看伴侣、陌生人、物体照片这三种情况下,分别接受中等和高度两种程度的痛苦热刺激。

结果发现,在观看伴侣照片时疼痛感要明显降低,同时大脑中与疼痛相关的脑区(背侧前扣带回和前岛叶)激活降低,而与安全信号相关的大脑区域(腹内侧前额叶)活动增加。这说明社会支持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感,提升对压力的应对能力。

死亡风险直降12% 爱发朋友圈的人会更长寿

03、孤独感:侵蚀心理健康的黑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发朋友圈似乎成了一件带来负担的事情,变成了“想发朋友圈吐槽一下,但回头一想又怕家人担心、朋友不理解而默默删除”,慢慢地自己的社交媒体上也变得没有了生活的痕迹。无处倾诉的我们,孤独感也逐渐在心里蔓延。

心理学家西格纳在《孤独与工作场所:2020 美国报告》发现,61% 的美国人感受到中等及以上程度的孤独感,38% 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亲密关系,34% 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得到他人的尊重。

在报告的最后,西格纳总结认为孤独感在当今社会中正在达到流行病的程度,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会进一步增加。

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种形式的爱:亲情、友情、爱情,甚至是来自于陌生人的关爱,这些被心理学家称为是社会支持中的情感成分,让我们相信自己是被爱和关心、尊重和重视的,是我们人类社会独特且弥足珍贵的东西。

我们不是只有发朋友圈这一种方式才能与亲友联系,但这些联系却很有可能是我们在一些困难处境中唯一的依靠,在感到焦虑、抑郁的时候,成为抵抗情绪漩涡的一把抓手。

有句话说得挺好的:“你没有那么多观众,不妨大胆一点生活。”有些欲望确实需要克制,但分享欲不需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人缘好怎么发朋友圈
人缘好怎么发朋友圈
人缘好的人发朋友圈可通过展示真实生活、适度互动、传递积极能量、避免过度炫耀、保持内容多样性等方式增强社交吸引力。1、展示真实: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片段,如工作趣事、家庭聚会或兴趣活动,避免过度修饰。真实内容容易引发共鸣,让他人感受到真诚与亲近感。可穿插自然的生活照或短视频,但需注...[详细]
发布于 2025-06-07

最新推荐

郑州绿城儿童医院:暑期精准解码青少年心理,用专业疗愈心灵
暑期网络成瘾、厌学、焦虑症、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强迫症、社交障碍、假期综合征、情绪障碍、睡眠障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心理疾病困扰?不是所谓的“脆弱”,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学习因素、数字化生活都可能是影响因素,而随着孩子和家长们的心理...[详细]
2025-07-25 17:18
冬病夏治·药王传中医医院开展三伏义诊活动
冬病夏治·药王传中医医院开展三伏义诊活动
为弘扬中医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推广“冬病夏治”理念,让广大居民了解并受益于传统中医养生疗法,药王传中医医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于7月19日开展了三伏义诊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为居民提供全面、专业的健康咨询和优质的诊疗服务,助力居民提升健康水平。...[详细]
2025-07-25 15:31
徐州市公路中心工会夏日慰问:全景医学徐州中心守护道工健康
徐州市公路中心工会夏日慰问:全景医学徐州中心守护道工健康
近日,徐州市公路中心工会举办了“关爱道工,夏日安康”慰问活动。徐州市公路中心、各公路管理站、金环公司工会主席、委员及一线养护工代表齐聚一堂,通过健康讲座、义诊服务、发放慰问品等方式,将关爱传递给一线养护职工。活动现场,徐州市公路中心工会主席...[详细]
2025-07-25 13:58
十年铸“睛”——西宁爱尔眼科扎根高原守护30万双眼睛的光明答卷
十年铸“睛”——西宁爱尔眼科扎根高原守护30万双眼睛的光明答卷
海拔2261米的西宁,紫外线强度超平原3倍。在这里,白内障、翼状胬肉发病率常年高居全国前列。10年前,一家民营专科医院的选择是——以其专业的医疗技术、持续的公益投入和前瞻性的区域发展规划,提升青海眼健康服务的整体水平,为高原人民守护光明贡献...[详细]
2025-07-25 11:28
2025健康管理新革命:告别有病治病,这5样让你主动掌控生命
2025健康管理新革命:告别有病治病,这5样让你主动掌控生命
现代医学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从有病治病向主动健康管理转变。这不仅仅是观念更新,更是对生命质量追求的升华。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定义的健康标准涵盖了15个维度,包括免疫力、代谢功能、认知能力、心血管健康、睡眠质量等多个层面。然而,现代人面临的健...[详细]
2025-07-25 09:12
从“苦夏”到“补夏”:三伏天吃对、睡对、动对,把身体调成“修复模式”
从“苦夏”到“补夏”:三伏天吃对、睡对、动对,把身体调成“修复模式”
“冬养三九,夏养三伏”,这句流传千年的养生谚语,道出了季节与健康的密切关联。7月20日,2025年三伏天正式拉开帷幕。与近十年多数年份40天的“超长待机”不同,今年三伏天为30天的“精简版”,却因“近十年最晚入伏”的特点,被农谚“晚入伏热死...[详细]
2025-07-24 17:53
医奇抗之峰伤痛酊:中医药创新破局肌腱炎治疗难题,开启精准修复新时代
医奇抗之峰伤痛酊:中医药创新破局肌腱炎治疗难题,开启精准修复新时代
在运动损伤与职业劳损高发的现代社会,肌腱炎已成为困扰数亿人的“隐形流行病”。传统疗法因疗程长、易复发等问题饱受诟病,而一款融合传统中药智慧与现代制药工艺的创新药物——医奇抗之峰伤痛酊,正以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开辟新路径,成为职业运...[详细]
2025-07-24 14:42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