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通常根据症状部位和病理生理机制分为功能性食管病、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功能性肠病、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及胆囊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五大类。
功能性食管病以胸骨后烧灼感、非心源性胸痛或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可能与食管敏感性增高或动力异常有关。诊断需排除胃食管反流病等器质性疾病,治疗包括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必要时使用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或抑酸药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嗳气症属于此类,常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或上腹痛。发病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相关。建议少食多餐,减少脂肪摄入,可遵医嘱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或消化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
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便秘/腹泻是典型代表,症状包括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可能与脑-肠轴调节异常、肠道菌群失衡有关。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诱发食物,严重时可选用解痉药如匹维溴铵片或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特征为持续或反复腹痛而无明确器质性病变,常与中枢敏化相关。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必要时联合低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如盐酸阿米替林片调节神经传导。
表现为右上腹痛类似胆绞痛,但影像学检查无结石。Oddi括约肌压力测定可辅助诊断,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片缓解痉挛,严重者需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功能性胃肠病的日常管理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避免过度焦虑和疲劳。建议记录症状日记帮助医生判断诱因,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体重下降、便血等警报征象,应及时完善胃肠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消化科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2025-05-17
2025-05-17
2025-05-17
2025-05-17
2025-05-17
2025-05-17
2025-05-17
2025-05-17
2025-05-17
202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