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正文

制酸止痛的中药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4-09-18 09:2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制酸止痛的中药,有瓦楞子、乌贼骨、牡蛎、石决明等。具有制酸止痛药物通常是一些金石类的药物,可以帮助中和胃内多余的酸,保护胃黏膜。具体介绍如下:

1、瓦楞子:瓦楞子性平,味咸,是蚶科动物毛蚶、泥蚶的贝壳。瓦楞子有着较好的制酸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癥瘕痞块、瘰疬瘿瘤等,可以帮助中和胃酸,辅助用于胃酸过多导致的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制酸止痛的中药有哪些

2、乌贼骨:又名海螵蛸,其性温,味咸,为乌贼科动物乌贼的内壳,也有着很好的制酸止痛的功效,还可以帮助收敛止血、涩精止带等,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吐血、咳血、崩漏等,还有遗精、滑精、带下过多等。

3、牡蛎:牡蛎味咸,性微寒,是牡蛎科动物的贝壳,有着制酸止痛、重镇安神、滋阴敛阳、止汗等功效,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心悸、心慌、失眠多梦等。

制酸止痛的中药有哪些

4、石决明:味咸,性寒,是鲍科类动物的贝壳,有着较好的制酸止痛、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由于肝阳上亢导致的头晕目眩、视物昏花等。

除上述以外,白螺蛳壳也具有一定的制酸止痛功效。具体用药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应用,不建议自行服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活血止痛的中药有哪些
活血止痛的中药有哪些
活血止痛的中药包括丹参、红花、川芎、延胡索、三七等,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作用。1、丹参:丹参性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效果显著。所含丹参酮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常用于胸痹心痛、月经不调。治疗时可配伍檀香或砂仁,煎服剂量6-15克。现代制剂有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适用于...[详细]
发布于 2025-05-08

最新推荐

扁平胸活不过40岁是真的假的
扁平胸活不过40岁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属于谣言。扁平胸通常指胸廓前后径较小的生理形态,与寿命无直接关联。胸廓形态差异可能由遗传因素、营养不良或某些疾病引起,但需结合具体健康状况评估。胸廓扁平可能是先天发育的结果,如马凡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可能...[详细]
2025-07-27 08:09
小孩喝中药忌口哪些食物鸡肉
小孩喝中药忌口哪些食物鸡肉
小孩服用中药期间通常可以适量食用鸡肉,但需避免与特定药材冲突或影响药效。中药忌口主要涉及生冷油腻、辛辣刺激、发物类食物,鸡肉作为常见食材需根据具体药方调整。1、生冷食物服用温补类中药时应避免同时食用生冷食物,如冰饮、生鱼片等。此类食物可能减...[详细]
2025-07-27 07:31
什么东西泡酒最好
什么东西泡酒最好
泡酒常用的中药材有人参、枸杞、当归、黄芪、桑葚等。这些药材具有补气养血、滋阴补肾、活血化瘀等功效,适合不同体质人群选择。一、人参人参是补气养血的珍贵药材,含有丰富的人参皂苷和多种氨基酸。用人参泡酒可增强免疫力,改善疲劳状态,适合气血不足、体...[详细]
2025-07-27 06:53
肩颈的按摩方法 如何正确按摩肩颈
肩颈的按摩方法 如何正确按摩肩颈
肩颈按摩可通过点按穴位、推拿肌肉、揉捏筋膜、叩击放松、热敷舒缓等方式进行。正确按摩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开颈椎骨、配合呼吸节奏,避免暴力按压导致软组织损伤。1、点按穴位选取风池穴、肩井穴、天宗穴等关键穴位,用拇指指腹垂直向下按压3-5秒后缓慢松...[详细]
2025-07-27 06:15
专治脑溢血特效中药方
专治脑溢血特效中药方
脑溢血属于急危重症,中医治疗需在急性期后配合西医抢救进行辨证施治,临床常用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经典方剂加减。脑溢血恢复期中药调理需根据证型选择方剂,主要有气虚血瘀证、肝阳上亢证、风痰阻络证、肾虚精亏证、痰热腑实证等类型。1、...[详细]
2025-07-27 05:37
川贝和梨可以一起蒸吗
川贝和梨可以一起蒸吗
川贝和梨可以一起蒸,两者搭配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川贝性微寒,归肺经,能清热化痰;梨性凉味甘,可生津润燥。传统食疗方川贝蒸梨适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等症状,但风寒咳嗽者慎用。川贝与梨同蒸时,梨的汁液能溶解川贝有效成分,增强润肺效果。建议选择新...[详细]
2025-07-27 05:00
痘痘变成硬块要警惕了
痘痘变成硬块要警惕了
痘痘变成硬块可能是痤疮结节或囊肿,需警惕感染或瘢痕形成。常见原因有毛囊角化异常、细菌感染、皮脂分泌过剩、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挤压或自行处理。1.毛囊角化异常毛囊口角化过度会导致皮脂无法正常排出,形成闭口粉刺。当...[详细]
2025-07-26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