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肚脐眼周围可温补脾肾、调理气血、改善消化功能、缓解妇科疾病、增强免疫力。
肚脐周围分布神阙穴等要穴,艾灸能激发脾肾阳气。脾虚者常见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肾阳虚表现为腰膝酸冷、夜尿频繁。艾灸时选择三年陈艾条,距离皮肤3厘米悬灸15分钟,配合关元穴效果更佳。脾肾双补可选用隔姜灸法,鲜姜切片扎孔置于神阙穴上施灸。
该区域为任脉所过,艾热可疏通经络瘀滞。气血不畅者多见腹胀、经期血块,采用回旋灸手法在神阙、天枢穴顺时针画圈。每周3次连续施灸1个月,配合红花油按摩能提升疗效。月经前一周开始艾灸可预防痛经,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现代研究显示艾灸可促进胃肠蠕动。慢性胃炎患者取中脘、下脘穴配合神阙穴,采用雀啄灸法上下移动艾条。腹泻时用盐填脐后施灸,便秘则配合大肠俞穴。餐后1小时进行为宜,灸至局部潮红为度,持续两周排便可明显改善。
胞宫区域与神阙穴密切相关。宫寒不孕者可用艾灸盒覆盖整个小腹,月经不调重点灸气海穴。更年期潮热配三阴交穴,采用温和灸每穴10分钟。产后调理用雷火灸配合八髎穴,注意避免烫伤,皮肤敏感者垫纱布施灸。
日本研究证实脐疗可提升NK细胞活性。易感冒人群每周灸2次神阙穴,流感季节加灸大椎穴。儿童保健采用麦粒灸,每次3壮即可。肿瘤患者放化疗后配合足三里穴施灸,能减轻白细胞减少症状,但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日常可配合山药小米粥健脾,避免生冷饮食。练习腹式呼吸增强灸效,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吸收。阳虚者冬季宜连续施灸21天,施灸后4小时内忌碰冷水。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艾灸温度,皮肤破损或高热期间禁用。传统中医认为酉时17-19点肾经当令时施灸效果最佳,现代人群可选择晚间睡前实施,注意保持施灸环境温暖避风。
2020-12-21
2020-12-21
2020-12-21
2020-12-20
2020-12-18
2020-12-18
2020-12-18
2020-12-18
2020-12-18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