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淤堵可通过按摩特定穴位促进气血流通,重点刺激合谷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太冲穴、血海穴。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按摩此穴可缓解头面部淤堵。用拇指指腹以画圈方式按压3-5分钟,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长期久坐或用脑过度者,每日按压两次有助于疏通手阳明大肠经。
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调理肝脾肾三经淤堵。拇指垂直按压至有酸胀感,持续2分钟后换腿。女性经期淤血、下肢水肿时,配合艾灸此穴能增强代谢。注意孕妇禁用。
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改善脾胃淤堵导致的腹胀。握拳用指关节上下推按5分钟,饭后一小时操作最佳。体质虚弱者搭配山药粥食疗,可强化健脾祛湿效果。
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凹陷处,疏解肝气郁结型淤堵。食指关节从太冲向行间穴方向刮推,每次100下。情绪抑郁伴胁痛时,配合玫瑰花茶饮用能协同理气。
屈膝时髌骨内上缘2寸处,主治血瘀型肢体麻木。掌心包覆膝盖,拇指顺时针揉按10分钟。外伤后局部青紫者,可联合红花油外涂增强活血功效。
日常可食用黑木耳、山楂等化瘀食材,每周练习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式,睡前用生姜水泡脚促进循环。淤堵严重出现持续疼痛或皮肤变色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过度按摩导致毛细血管损伤。长期久站者建议穿弹力袜辅助静脉回流,配合耳穴压豆调理效果更全面。
2012-02-13
2012-02-13
2012-02-13
2012-02-13
2012-02-13
2012-02-13
2012-02-13
2012-02-13
2012-02-13
201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