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需辨证使用补气药,气虚型可适量选用黄芪、党参等,肝阳上亢者则需慎用。
中医将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痰湿中阻、气血两虚等证型。补气药如黄芪、人参适用于气短乏力、舌淡脉弱的气虚患者,而面红耳赤、头晕目眩的肝阳上亢者服用可能加重症状。临床需通过舌脉辨证,建议经中医师诊断后用药。
黄芪可配伍钩藤降压,每日用量6-12克;党参适合气血两虚型,常与丹参同用;太子参性平,适合阴虚兼气虚者。避免单独大剂量使用红参等温补药材,可能引起血压波动。
补气药需避免与麻黄、附子等升压药材同用。气虚兼痰湿者应配合茯苓、白术健脾化湿;合并血瘀可加川芎、红花活血。服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变化,出现头晕加重立即停用。
气虚型高血压推荐山药粥鲜山药100克+粳米50克、黄芪鲫鱼汤黄芪15克+鲫鱼1条。肝火旺者宜食芹菜汁、菊花茶,避免羊肉、桂圆等温补食物。
配合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式、每日按压太冲穴3分钟。睡眠不足会耗气加重症状,建议22点前入睡。情绪激动时按揉内关穴,避免过度劳累诱发血压升高。
高血压患者饮食宜低盐低脂,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克内,多吃黑木耳、海带等富钾食物。太极拳、散步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自测血压早晚各1次并记录,突发剧烈头痛或视物模糊需立即就医。药补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长期服用补气类药物。
2020-03-17
2020-03-17
2020-03-17
2020-03-17
2020-03-17
2020-03-16
2020-03-16
2020-03-16
2020-03-16
202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