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痛在中医属于“跟痛症”,多因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或寒湿侵袭所致,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药浴熏蒸、功能锻炼及日常护理缓解。
中老年人肝肾精气渐衰,足跟失养易引发隐痛。治疗以滋补肝肾为主,方用左归丸或六味地黄丸,配合艾灸涌泉穴、太溪穴。日常可食用黑芝麻、枸杞炖乌鸡。
长期站立或外伤导致足跟气血运行不畅,疼痛如针刺。推荐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配合刺血拔罐在疼痛点放血3-5滴,每周2次。穿软底鞋避免硬物刺激。
久居潮湿环境易使寒湿下沉足跟,表现为冷痛重着。可用独活寄生汤祛湿散寒,生姜切片烤热外敷疼痛处,每日2次,每次15分钟。阴雨天注意足部保暖。
过度行走或体重超标造成足底筋膜慢性损伤。建议五禽戏中的鸟伸式拉伸足弓,配合川芎、伸筋草煎汤熏洗。控制每日步数在8000步以内。
跟骨退行性病变形成骨刺时,需醋调五倍子粉外敷软化骨赘,内服骨碎补、威灵仙等中药。严重者可用小针刀松解局部粘连,术后三个月避免跳跃运动。
足跟疼痛者宜常食牛筋汤、核桃仁补充软骨营养,晨起赤足踩鹅卵石3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垫高足跟减轻筋膜张力。持续疼痛超过两周或伴红肿发热需排查跟腱炎、痛风等疾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2025-04-05
2025-04-05
2025-04-05
2025-04-05
2025-04-05
2025-04-05
2025-04-05
2025-04-05
2025-04-05
202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