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属于中医内科诊疗范畴,具体需结合体质辨证分型,常见证型包括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等。
中医内科通过四诊合参明确肾虚类型,肾阳虚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肾阴虚可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肾精不足多伴发育迟缓、早衰;肾气不固易出现遗精滑泄、小便失禁。不同证型用药方案差异显著,需专业医师判断。
中医内科采用标准化辨证流程,包括问诊症状持续时间、加重因素、舌诊舌质胖嫩或红绛、脉诊沉细或细数等环节。必要时配合现代医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肾阳虚常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肾阴虚选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肾精不足服五子衍宗丸;肾气不固用金锁固精丸。配合艾灸关元穴、针刺肾俞穴等外治法,严重者需中药汤剂调理3-6个月。
中医内科医师掌握系统辨证思维,能区分单纯肾虚与兼夹证如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相比综合中医科,内科更擅长处理复杂病例,制定个性化疗程,调整用药君臣佐使配伍。
避免自行购买补肾成药,误用鹿茸、淫羊藿等温阳药可能加重阴虚火旺。长期夜尿增多、严重腰疼需排查泌尿系统疾病,突发水肿、血尿应立即就医。
日常可食用黑芝麻、枸杞、山药等滋补肾精食材,阳虚者适量进食羊肉、核桃;阴虚者多食银耳、桑葚。练习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避免过度劳累和房事。冬季睡前用艾草泡脚,保持涌泉穴保暖。定期复查舌脉变化,调整养生方案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
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