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的正确加工方法包括采收时机、炮制工艺、切片处理、干燥保存及品质鉴别五个关键环节。
杜仲树皮最佳采收期为4-6月树液流动旺盛时,此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选择生长10年以上的健壮植株,采用局部环剥法保留形成层,剥取厚度3-5mm的树皮。新鲜树皮需在24小时内加工,避免有效成分流失。传统经验认为立夏前后采收的杜仲胶含量可达12%以上。
生杜仲需经盐炙法炮制增强补肝肾功效。每100kg杜仲用2kg食盐溶解于适量水中,拌匀闷润4小时,150℃炒至表面焦黑色、断丝率达80%以上。现代研究证实盐炙可使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提升30%,同时破坏致泻成分杜仲胶的分子结构。
炮制后的杜仲需趁热切成2-3mm的丝片或10mm方块。传统"断丝"标准要求折断时可见银白色胶丝拉连,现代质检要求横切面橡胶丝占比不低于16%。切制过程需避免高温导致有效成分挥发,建议在60℃以下环境操作。
切制后的杜仲采用梯度干燥法,先40℃低温烘12小时除去游离水分,再逐步升温至60℃烘干至含水量≤13%。成品应密封储存在阴凉干燥处,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实验表明真空包装可使槲皮素保存率提高40%,保质期延长至36个月。
优质杜仲皮呈板片状,外表面灰褐色有纵裂纹,内表面紫褐色平滑。断面有细密银白色橡胶丝,闻之有焦糖气,口尝微咸。2015版药典规定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1.0%,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不得少于0.1%。
日常使用杜仲可配伍续断、桑寄生各10g泡酒,或与核桃仁30g炖猪腰作药膳。加工后的杜仲应避免与利血平类药物同用,高血压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贮藏期间定期检查有无霉变,发现银白色胶丝减少即提示有效成分降解。坚持科学加工方法可最大限度保留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的传统功效。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