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内热多因饮食积滞、外感邪气或阴虚火旺导致,可通过消食导滞、清热滋阴、调整作息等方法调理。
饮食过量或食用油腻甜腻食物易导致脾胃积热。山楂麦芽水山楂6克、炒麦芽10克煎水、白萝卜粥白萝卜切丝与粳米同煮、鸡内金粉焙干研末冲服可助消化。配合顺时针摩腹5分钟,每日2次。
外感风热未清可能引发长期低热。桑菊饮桑叶6克、菊花3克、薄荷2克、金银花露金银花10克沸水冲泡、绿豆甘草汤绿豆30克配甘草3克适合轻症。高热需及时就医排除扁桃体炎等感染。
夜间盗汗、手足心热多属阴虚。麦冬百合羹麦冬10克、百合15克炖冰糖、甘蔗马蹄汁鲜榨各50毫升、石斛瘦肉汤石斛6克炖瘦肉可滋阴。避免午后剧烈运动耗伤津液。
保证21点前入睡,避免电子屏幕蓝光干扰褪黑素分泌。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室温维持在24-26℃。每日晨起饮用200毫升温水促进代谢。
推拿清天河水前臂内侧正中线从腕向肘推300次、捏脊自尾椎至大椎捏提5遍每日1次。配合耳尖放血消毒后点刺出血2滴适用于实热证。
调理期间宜食冬瓜、莲藕、梨等凉性食材,忌羊肉、桂圆等温补之品。保持每日1小时户外活动如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8.5℃需儿科就诊,排除EB病毒感染等病理性因素。夜间睡眠时观察是否出现磨牙、惊跳等肝火亢盛表现,长期内热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