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治疗选择中医或西医需结合病因和症状特点,中医侧重整体调理,西医针对器质性病变。
中医认为肾虚源于精气不足、阴阳失衡,分肾阳虚和肾阴虚;西医多归因于慢性肾病、内分泌紊乱等器质性疾病。中医通过四诊合参判断证型,西医依赖实验室检查明确病理。
中药调理如六味地黄丸阴虚、金匮肾气丸阳虚可长期固本;艾灸关元穴、针刺肾俞穴激发经气;药膳推荐黑豆枸杞粥、杜仲猪腰汤辅助温补。
激素替代治疗肾上腺功能减退,透析处理尿毒症等重症;抗生素控制肾盂肾炎感染;手术修复肾动脉狭窄等结构异常,起效快但需监测副作用。
慢性肾病早期可中药如黄芪丹参联合降压药;严重水肿时西药利尿配合中医健脾利湿;术后恢复期用当归补血汤促进气血再生。
功能性症状如畏寒盗汗优先中医,肌酐异常等指标变化速诊西医;急重症首选西医控制,稳定后中医介入调理,避免自行混用药物。
日常可练习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饮食增加山药、核桃等补益食材,节制房事避免耗伤肾精。监测血压血糖,每年体检尿常规和肾功能,中西医结合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偏信偏方延误治疗时机。
2025-03-25
2025-03-25
2025-03-25
2025-03-25
2025-03-25
2025-03-25
2025-03-25
2025-03-25
2025-03-25
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