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惊厥多数为良性过程,极少导致智力障碍,关键因素包括发作持续时间、频率及是否合并神经系统异常。
发热惊厥多由病毒感染引发体温骤升所致,常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与脑发育未成熟相关。遗传因素占30%-40%,若父母有惊厥史,子女发生率增高3-5倍。环境因素如疫苗接种反应、中耳炎等感染是常见诱因。
单纯型占75%,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持续1-2分钟,发作后意识迅速恢复。复杂型可能持续15分钟以上或24小时内反复发作,需警惕癫痫可能。发作时瞳孔散大、呼吸暂停属正常生理反应。
国际研究显示,单纯型发热惊厥儿童智商与正常儿童无差异。持续30分钟以上的惊厥可能造成海马神经元损伤,但需年均发作5次以上才可能影响认知功能。合并脑炎、代谢疾病等病理因素时才需评估智力风险。
侧卧防窒息,记录发作时间,勿强行按压肢体。地西泮直肠给药可终止发作,剂量按0.5mg/kg计算。反复发作者可预防性使用左乙拉西坦,每日10-20mg/kg分两次口服。中医应急可用针刺人中、合谷穴。
体温超38℃即开始物理降温,温水擦浴重点部位为颈部、腋窝、腹股沟。推荐玉屏风散调节免疫力,黄芪6g、白术6g、防风3g煎服。饮食宜清淡,避免虾蟹等发物,保证锌、维生素B族摄入。
日常保持充足睡眠,适度进行游泳等协调性运动。推拿可采用清天河水手法,用食指中指从腕横纹推至肘横纹300次。定期脑电图检查非必须,但出现发作后瘫痪、异常眼球运动等需立即神经科就诊。多数患儿5岁后自愈,家长应掌握急救知识避免过度恐慌。
2020-05-07
2020-05-07
2020-05-06
2020-05-06
2020-05-06
2020-05-06
2020-05-06
2020-05-06
2020-05-06
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