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淤堵可通过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方法改善,常见原因包括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痰湿阻滞、外伤瘀血、久病致瘀。
情志不畅或久坐少动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治疗以行气活血为主,方剂选用血府逐瘀汤,针刺太冲、合谷穴,日常可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式,饮食添加山楂、玫瑰花代茶饮。
外感寒湿或贪凉饮冷致使经脉收缩。艾灸关元、命门穴驱散寒邪,药浴使用艾叶加生姜,推荐桂枝茯苓丸温经通络,冬季佩戴中药暖脐贴含丁香、肉桂。
脾虚运化失调形成黏稠病理产物。二陈汤配合丰隆穴按摩化痰,刮痧重点在背部膀胱经,食疗用薏苡仁山药粥,避免甜腻食物。
跌打损伤后局部毛细血管破裂。急性期冷敷后外敷三七粉,恢复期用红花油推拿,内服云南白药胶囊,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
慢性病导致微循环障碍。桃红四物汤加减调理,刺络拔罐在膈俞、肝俞放血,长期服用丹参片需医师指导,配合太极拳云手式改善气血。
日常可饮用丹参山楂茶丹参10g、山楂15g煮沸,每周2次背部走罐,避免穿紧身衣物压迫经络。寒性体质者睡前生姜水泡脚,湿热体质用冬瓜皮玉米须煮汤。坚持每天敲打胆经大腿外侧200下,久坐者每小时做3分钟扩胸运动。严重静脉曲张或内脏淤血需及时就医,孕妇禁用活血化瘀疗法。
2014-09-05
2014-09-05
2014-09-05
2014-09-04
2014-09-04
2014-09-04
2014-09-04
2014-09-04
2014-09-04
201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