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中医 > 中医百科 > 药材大全 > 正文

治疗脾虚肥胖的中成药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5-05-03 08:3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脾虚肥胖可通过健脾化湿类中成药调理,常用药物包括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枳术丸等。

1、参苓白术散:

治疗脾虚肥胖的中成药有哪些

针对脾虚湿盛型肥胖,表现为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该方含人参、茯苓、白术等成分,通过补气健脾、渗湿止泻改善代谢功能。建议饭前温水送服6-9克,每日2次,配合低盐饮食效果更佳。

2、香砂六君丸:

适用于脾虚气滞导致的虚胖,常见脘腹胀满、舌苔白腻。木香、砂仁等药材能理气化湿,陈皮、半夏可消痰降脂。每日3次,每次8丸,连续服用1个月后需评估体重变化。

3、枳术丸:

治疗脾虚肥胖的中成药有哪些

主治脾虚食积型肥胖,症见饭后饱胀、肢体困重。枳实破气消积,白术健脾燥湿,两者协同促进运化功能。早晚各服6克,服药期间需避免生冷油腻食物。

4、补中益气丸:

改善脾虚中气下陷型肥胖,伴随乏力嗜睡、内脏脂肪堆积。黄芪升阳举陷,柴胡疏肝解郁,可调节能量代谢。建议晨起空腹服用8丸,配合八段锦锻炼增强疗效。

5、保和丸:

针对脾虚兼湿热型肥胖,出现口苦黏腻、便秘等症状。山楂、神曲消食导滞,连翘、莱菔子清热化湿。每日3次每次6克,需与清热利湿的代茶饮配合使用。

治疗脾虚肥胖的中成药有哪些

脾虚肥胖者日常可食用山药粥、薏仁水等健脾食材,避免久坐久卧,每周进行3次以上快走或太极锻炼。艾灸足三里、中脘穴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按摩腹部时采用顺时针手法促进肠蠕动。需注意中成药需辨证使用,体重持续增加或伴随水肿时应及时就医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器质性疾病。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治疗脾虚肥胖的中成药
治疗脾虚肥胖的中成药
脾虚肥胖是许多人在现代生活中面临的一个健康挑战。对于这种情况,中成药提供了一种自然且温和的治疗方式。中成药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帮助改善消化系统的运作,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某些中成药能够有效地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更好地处理和排除多余的脂肪。1、健脾益气类中成药: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强...[详细]
发布于 2024-12-11

最新推荐

菟丝子一般喝多久停一次
菟丝子作为补益中药,连续服用1个月需停用1周,避免药性过燥伤阴,具体周期需结合体质、配伍和症状调整。1、体质差异:阳虚体质者连续服用不宜超过2个月,阴虚体质建议服用2周后停用3-5天。湿热体质需配伍黄柏或栀子减燥性,每服用10天停2天。更年...[详细]
2025-05-05 11:43
红参片可以含在嘴里吗
红参片可以含在嘴里吗
红参片可以含在嘴里,具有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适合体质虚弱、疲劳乏力的人群。1、含服作用:红参片含服能通过口腔黏膜直接吸收有效成分,快速发挥补气养血的效果。红参中的皂苷类物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特别适合体质虚弱、易疲劳的人...[详细]
2025-05-05 11:42
巴戟天泡水喝一次放几根
巴戟天泡水喝一次放几根
巴戟天泡水饮用时建议每次使用3-5根干品,具体用量需结合体质与症状调整。1、基础用量:成人日常保健建议取3-5根干巴戟天约3-5克,洗净后沸水冲泡20分钟。该剂量适合多数体质,可温补肾阳而不易上火。初次使用者建议从3根开始尝试,观察身体反应...[详细]
2025-05-05 11:41
干鹿角的炮制方法
干鹿角的炮制方法
干鹿角的炮制方法包括水浸软化、切片干燥、砂烫醋淬等步骤,关键在于去除腥味、增强药效。1、水浸软化:新鲜鹿角质地坚硬,需清水浸泡7-15天至软化,每日换水2次去除血污。传统经验认为夏季浸泡时间可缩短,冬季需延长至角质层完全吸水膨胀。软化后刮去...[详细]
2025-05-05 11:40
潘泻叶一次用多少
潘泻叶一次用量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调整,一般建议3-6克,过量可能导致腹泻或脱水。1、体质差异:潘泻叶的用量需考虑个人体质。体质虚弱者应减少用量,建议3克左右,避免过度刺激肠胃。体质较强或便秘严重者,可适当增加至6克,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详细]
2025-05-05 11:39
维毛素B2有什么作用
维生素B2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参与能量代谢、细胞修复和抗氧化等生理功能,缺乏时可能导致口角炎、舌炎等。1、能量代谢:维生素B2作为辅酶FMN和FAD的组成部分,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帮助身体将食物转化为能量。缺乏维生素...[详细]
2025-05-05 11:37
黑金擅木好还是乌擅木
黑金檀木与乌檀木各有优势,选择需根据具体用途和个人体质。1、材质特性:黑金檀木密度高、纹理细腻,含丰富油脂成分,具有天然抗菌性,适合制作长期接触皮肤的器具;乌檀木质地坚硬且耐腐蚀,木纹呈深褐色,传统中医认为其具有收敛固涩的特性。两类木材均可...[详细]
2025-05-05 11:36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