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就胖不吃就瘦多为脾虚湿盛体质,与代谢失衡、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有关,可通过健脾祛湿、调节饮食和运动改善。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脾虚时水湿停滞易转化为痰浊脂肪。表现为食欲正常但易腹胀,大便黏腻。调理以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配合艾灸足三里、中脘穴增强脾胃功能,日常可用炒薏米30克煮水代茶饮。
长期过食肥甘厚味导致痰湿积聚,体型多呈腹部肥胖。推荐二陈汤加减化痰祛湿,配合每周3次30分钟快走或八段锦,饮食选择冬瓜、白萝卜等利湿食材,避免冷饮甜食。
情绪压力影响肝气疏泄,连带脾胃功能失调。常见于压力大人群,伴随胁胀嗳气。逍遥散疏肝健脾,按摩太冲穴、章门穴调节气机,建议晨起练习五禽戏中的虎式动作。
过度节食后反弹者多见,机体缺乏气血推动代谢。归脾汤配合黄芪15克、枸杞10克炖鸡汤食疗,避免剧烈运动,选择太极拳缓慢调息,睡前热水泡脚促进循环。
畏冷乏力伴水肿,肾阳不足难以气化水液。真武汤温阳利水,艾灸关元穴、命门穴,晨起含服3片生姜,运动选择日光下散步,忌食生冷寒凉食物。
此类体质需长期调理,饮食建议山药、茯苓等健脾食材搭配鲫鱼汤,运动以微汗为度避免耗气,保证子时前入睡助阳气生发。若伴随口渴多饮或持续乏力,需排查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交替按压丰隆穴、阴陵泉穴祛湿,养成固定进食时间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脾胃负担。
2025-05-02
2025-05-02
2025-05-02
2025-05-02
2025-05-02
2025-05-02
2025-05-02
2025-05-02
2025-05-02
2025-05-02